袁崇焕诛杀毛文龙, 其过程蛮具戏剧性,限于篇幅,不遑叨述。可袁崇焕干嘛要诛杀这个相当于“军区司令”的明军大将?毛文龙该不该杀?袁崇焕有没权利杀?第一,这与袁崇焕的行事任性、敢作敢为、狷狂十足的强烈个性有关。
毛文龙不死,真能牵制满清?使其无法入关?毛文龙与皮岛位置网络历史圈对于毛文龙的评价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极端高的高度。认为毛文龙如果不死,就能有效地牵制后金,最终结果就是满清无法入主中原。因此,擅杀毛文龙的袁崇焕,就变成了千古罪人!袁崇焕事实真的如此吗?
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而施展才华,为辽事而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因辽事而名垂千古。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袁崇焕平生第一大历史功绩,就是夺取宁远大捷。
据《明史》记载,毛文龙,字振南,浙江钱塘县仁和人。年少时不喜读书,游手好闲。《明史》记载:“皮岛亦谓之东江,在登、莱大海中,绵亘八十里,不生草木,远南岸,近北岸,北岸海面八十里及抵大清界,其东北海则朝鲜也”。
公元1627年八月,天启帝驾崩,终年二十三岁,信王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崇祯皇帝当时年仅十六岁,这位少年皇帝马上展现出了过人的权谋,他不动声色地布置准备,干净利落地除掉了权倾一时的大太监魏忠贤,清理了所谓的“阉党”。
他于天启元年以都司职受巡抚王化贞命,率兵约二百,船三艘,沿辽东半岛沿海诸岛收降辽东逃民。后入朝鲜,复移驻位于鸭绿江口东南的平岛,改名为皮岛,陆续招抚辽东流民数万于岛上,军势大增,成为联络朝鲜、骚扰后金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