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今年是马家窑文化发现100周年暨马家窑遗址田野考古发掘10周年,位于东乡县东塬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家遗址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性遗址。出土的林家青铜刀更是被称为“中华第一刀”。
央视网消息1月21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的寺洼遗址,首次发现史前时期三重近方形布局大型“围壕(沟)”。同时“围壕”内侧发现多处手工业生产生活区,另有疑似“道路”和大面积“人工堆土”的线索。
原标题:【溯源甘肃文化】远古文明之光——马家窑文化。从地理上来讲,主要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至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北达宁夏南部,南抵四川北部,分布范围广大,是远古先民在甘肃大地上留下的文化瑰宝之一。
中新网兰州9月12日电 (王牧雨 张婧)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经过近十年的马家窑遗址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近4500平方米,发现早期壕沟、房址、窑址等遗迹遗存94处,收集陶器、石器、骨器等人工遗物样本60多万件,揭示了许多能够实证当时社会形态的遗迹遗存,推出了一大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并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7日电 (张婧)26日,第七届马家窑文化节暨黄河文化旅游带宣传推广联盟大会在甘肃省临洮县开幕,此次文化节以“彩陶和光·文明互鉴·融合共享”为主题,共促文化交流互鉴,共商合作发展大计。
探寻文明起源,研究、挖掘马家窑文化,目的就在于从我们的先民们那里,寻找一种文化自信。史前马家窑,史后敦煌学,这是甘肃的两座文化宝藏,史前的马家窑更是临夏的名片,也是我们探寻文明起源绕不过去的重要文化类型。
黄河奔腾,日夜不息,千年壮阔。黄河上游,高原广袤,雄浑土地下,一片片彩陶长眠于此,记载着五千年前的先民生活。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时间坐标定位到100年前。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来到洮河岸边,在洮阳镇马家窑村,他被新发现的一处彩陶遗址深深吸引,揭开了后世探索马家窑文化的序幕。
丝路之前 陶路先行 马家窑,不在某个遥远的地方 就在甘肃临洮 (临洮县城) 兰州以南 洮河由南向北汇入黄河 洮河两岸 从旧石器时期 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并且在新石器晚期 创造了辉煌的马家窑文化 (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 1924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 在巴马峪沟发现了马家
原标题:走近丝路文化长廊|“彩陶之乡”映照中华文明之光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有个叫马家窑的小村庄,坐落在黄土高原深处、黄河上游的支流洮河岸边。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彩陶遗址。20年后,中国学者夏鼐将其命名为马家窑文化。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左)在研究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