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开的时候,在延安干部学院我们有幸听取了刘梦老师讲《学唱革命民歌和陕北民歌》。她说陕北人有许多是明朝时从晋中迁徙过来的,又因历史上长期处于战乱地区,兼有回、蒙、汉杂居的特点,故说话时常带有一种特有的腔调,好似感冒后鼻音的腔调。
提起《军民大生产》,很多人误以为其诞生于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其实不然,它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首府所在地马栏,作者是张寒晖,它同《绣金匾》一道,唱红陕甘宁边区,唱响全国,至今仍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
11月12日晚,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指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音乐学院、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歌从陕北来》陕北民歌进京专场文艺演出于北京世纪剧院隆重上演,吕继宏、王丽达、王二妮、孙长贤、赵大地、尉金莹、赵洁楠、殷硕、曾明、徐晶晶、于海洋、徐铭聪、高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部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是中华民族军事史上的奇迹,是人民军队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同时,从各部队抽调部分兵力与地方武装编在一起,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驻延安,肩负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任务。
数十年来,这首动听的陕北民歌广泛传唱于神州大地,其中蕴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极端困难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武器和力量源泉,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坚定信念,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