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坐拥3.5万亩板栗林的攀枝花市仁和区,板栗产业示范建设项目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之列。仁和区锚定向林“要粮”、林下“挖宝”发展思路,通过科技赋能、产业升级,探索板栗产业发展新路径。
来源:【天府融媒】从“芒果村”到“零碳村”,生态风貌焕然一新;从“单链产业”迈向“农旅多元”,产业融合绽放异彩。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正以芒果为基底,零碳为特色,农旅为动力,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自信迈进。
来源:【绿色四川】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建设“天府森林粮库” 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切实维护粮食安全。目前,四川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充分挖掘林地潜力,发挥森林特色和优势,扎实推进“天府森林粮库”建设。
中工网讯 4月9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工会2024年职工夜校公益培训又开班了,一时间这一消息在当地职工队伍中火爆出圈。新时代的花城工人,应如何充实“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如何为攀枝花市全力拼经济充电赋能?“职工夜校”给出了明确答案——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来源:【绿色四川】为增加林下经济效益,实现林业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攀枝花市仁和区“天府森林粮库”板栗产业示范项目锚定向林“要粮”、林下“掘金”的发展思路,打造多元化林下经济模式,不断提高林地综合产出效益。
来源:【天府融媒】崎岖泥泞的道路变得平坦宽阔,曾经脏污不堪的农贸市场变得干净整洁,美丽的生态资源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如今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务本乡乌拉村,每年都悄然发生着变化,正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向美好生活迈进。
来源:【天府融媒】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拉鲊村正以蔬菜种植和温泉产业双轮驱动,构建特色农旅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增添强劲动力。这里,8000余亩的蔬菜种植面积年产蔬菜1200吨,丰富的锶温泉资源每年吸引约11万人次游客前来体验,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
来源:【天府融媒】如果将时间线拉回至40年前,攀枝花市仁和区中坝乡或许没有人想到,当时毫不起眼的土地上,有朝一日会因为一颗草莓而发生令人惊叹的巨变。而现在,那颗草莓爆发出的能量正在1200亩的土地上不断聚合,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图据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宣传部小到0.19立方厘米的音圈马达,大到20万平米的标准化厂房,从一座工厂到一个园区,再到一个产业,短短4年时间,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今年以来,攀枝花市仁和区以“天府森林粮库”板栗产业示范建设为引擎,立足区域优势,紧抓特色仁和板栗支柱产业,盘活林下经济,多措并举,探索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共同富裕场景,打造“天府森林粮库”建设新样板,激活产业致富引擎,促进全区生态振兴和群众共同富裕,助推攀枝花共同富裕试验区建
来源:【绿色四川】为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充分发挥护林员对森林资源“最后一公里”的管护作用,攀枝花市仁和区将在大龙潭彝族乡、平地镇等森林资源丰富、生态保护任务艰巨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试点探索护林员半职业化管理新模式。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目前,攀枝花市仁和区已在辖区全部21所公立学校建了心理辅导室,开展丰富的心理健康活动,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大河中学阳光成长工作室。仁和区委宣传部 供图“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活动。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8月9日,中国晚熟芒果季暨202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城市形象推介会,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开幕。跨越2400公里,仁和区以“芒”为请柬,以“果”为序章,联动西南腹地的高山与烟雨毗邻的江海,探索共同富裕的诗与远方。
共育红色“石榴籽”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委员会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成为本次大会上全国4个获此殊荣的县区级党委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县区级党委。
阳佳朋 封面新闻记者 冷宇 图据仁和区融媒体中心7月,在四川攀枝花市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橄榄坪园区,繁忙的车间内,流水线开足马力生产正酣,一件件LED产品在这里追“光”逐“电”,发往全国市场。小到0.
【来源:攀枝花长安网_法院天地】攀枝花市仁和区以“暖阳”为请柬,以“花海”为序章,四川最南端已不再是“诗与远方”,而是“心才动,身已动,法随行”。从“天下彝族第一村”的迤沙拉村出发,畅游“上城”的一路繁花,感受“烟火仁和”的火树银花。
王云召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大家好,我是来自青神县农业农村局的黄亮,今天我分享的党课题目是《天府粮仓 青神“粮”方》........”近日,在攀枝花市仁和区仁和镇红旗村,党员陈会英在农地里一边务农,一边听着“大喇叭”中传来的“党课星期天”音频课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