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濮阳日报】11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新出台的学前教育法。新出台的学前教育法提出将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作为了重要内容,明确了从事学前教育人员的资质要求,规定幼儿园教师、园长、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应当具备规定的条件。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驹11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新出台的学前教育法。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将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继续深入开展清理整治,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规范办园行为。
□胡静怡(郑州大学)11月11日,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深入治理幼儿园、小学超前超纲教学的不规范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以应对教育“抢跑”及幼儿园“小学化”等违背儿童成长规律的问题。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该法将于2025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出台填补了学前教育法律的空白,实现了学前教育法律从“0”到“1”的突破,系统构建了中国特色学前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为办好学前教育提供了法治保障。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学前教育法共85条,分为9章,包括总则、学前儿童、幼儿园、教职工、保育教育、投入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白生 “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防止保育和教育活动小学化。小学坚持按照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日前,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对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原标题:纠正幼儿园“小学化” 把快乐还给孩子在教育部11月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继续深入开展清理整治,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规范办园行为。
日前,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新出台的学前教育法。相关负责人表示,坚决等行为。孩子的发育成长自有其规律,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尚不具备理解抽象文字符号的能力。一旦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内容,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还可能挫伤其学习兴趣。
日前,在社交媒体上,有家长发帖称,在上海某幼儿园家委会上,园方表示“将从中班开始选拔孩子进入理科班”,并分享了班型、课程以及收费标准等。11月12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致电涉事幼儿园,工作人员否认开设网传课程,并称不会开设相关课程。
来源:环球时报 幼儿阶段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内容和方式应当符合其成长规律。日前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中就针对幼儿园“小学化”等学前教育机构不规范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以下简称《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学前教育进入“有专门法可依”新阶段。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为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此次立法聚焦回应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哪些热点难点问题,保障学前儿童合法权益?
央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记者 吴佳怡)11月11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相关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介绍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学前教育法的有关考虑,他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持续开展清理整治,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规范的办园行为。
11月8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将从2025年6月1日开始施行。教育部11月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并介绍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法律有关情况。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针对广受关注的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学前教育法明确幼儿园不得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据了解,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的治理任务包括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以及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据央广网报道,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通知》明确,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