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至十,每个数字都有其对应的大写形式,分别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传说在明朝初年,一批人曾通过篡改数字大肆侵吞钱粮,累计高达2400多万石,于是后来朱元璋发明的大写,这些汉字写着虽然麻烦,但可以有效避免涂改数字,故沿用至今。
原创 心理咨询师 刘红 幸福树亲子 2018-10-13中国古代曾使用象形文字来记数:后来随着通商口岸,罗马数字传入中国。罗马数字起源于古罗马,是最早的数字表示方式,比阿拉伯数字早了2000多年,但它的产生晚于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于埃及人的十进位数字。
读者朋友,你们发现了吗?合同、银行票据、汇款单中出现的数字都是用大写呈现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数字大写又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听脑洞小子解说一下吧!每日一问:中国的数字为什么要大写?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唐朝,兴盛于明朝。
中国汉语中有大、小写之分的数字,除用来计数时有着不同的作用外,还有两大特点或功能:防伪或作姓氏用。本文要说的是姓氏分类中一个特殊的小门类——数字为姓,且大小写数字姓氏有同有异,若乏分辨,或会弄错、出麻烦。
答: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朱元章是整治贪官最严厉的皇帝。他曾把部长级的贪官杀了以后做成标本(皮囊人),陈放在他生前的衙门内,以警示后任不敢再贪。他还发现有些财务人员塗改票据、账目,把“一”改成“二”,把“三”改成“五”等等。这些官员通过这种卑劣的手段窃取国库财物。
在汉字里,数字有大小写之分,小写的数字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大写的数字则有: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之所以要有大小写之分,是因为小写的数字虽然易识易写,但也很容易被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