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甘肃网2月12日讯 2月11日晚8点,农历正月十四,临潭县元宵节“万人扯绳”民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一从明洪武年间起源、延续620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再次成为这座古城最耀眼的焦点,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和当地群众参与其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马富春有600多年历史的元宵节“万人扯绳”民俗活动,在甘肃临潭再次启幕,点燃了这座高原小城的激情与活力。 2月11日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620届“万人扯绳”民俗活动隆重举行,来自全县十里八乡及周边地区的各族群众会聚县城西大街,满怀豪情参加扯绳活动。
一根长绳上的民族团结之魂——临潭县元宵节“万人扯绳”民俗活动侧记一根绳牵动一座城,一头系着传统,一头系着乡愁,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临潭。2月11日,临潭县迎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中断17年的元宵节“万人扯绳”民俗活动正式重启。
在今年元宵节的灯火中,临潭县开启“万人扯绳”民俗活动。一条长1808米、重16吨的巨绳,牵动万人竞相角逐。这场震撼人心的仪式,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众集体记忆,不仅是一次传统民俗体育活动的精彩展示,更是一次非遗传承保护的生动实践。
春节期间,甘南州临潭县再度迎来民俗盛宴“万人扯绳”活动。傍晚的临潭县城,华灯初上。县城南北走向的主街道逐渐汇聚成一片人海,比赛在一片期待与欢呼声中正式拉开序幕。参赛者按照居住地域迅速集结,分成上下两片,紧紧握住粗大的绳索两端。
来源:【如意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鲜明的中华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活态呈现和民族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万人扯绳”民俗活动作为甘南州临潭县极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民众参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将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推向了高潮。多彩非遗、匠心传承。
这两天,甘肃临潭万人扯绳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正月十四至十六,每天晚上近十万民众涌入街头,以上下街区为界分选阵营,共同扯起长绳。与传统拔河的单绳不同,万人扯绳需要用两条钢缆组成总长1808米的长绳,中间用一根长约半米、直径超十厘米的桦木杠连接,连接后的样子酷似“二龙戏珠”。
新华社兰州2月12日电(记者范培珅、程楠)农历正月元宵节前夕,63岁的临潭老人马宝瑞换上干净衣裳,特地走上街头,来看大伙儿布置拔河用的钢绳。“我们这里的万人拔河比赛,又叫‘万人扯绳’,上万人用一根绳分成两方来拔。
今年元宵节前后,一场跨越600多年的文化盛宴——“万人扯绳”活动,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上演,吸引数万群众参与超长拔河。作为“中国拔河之乡”,临潭的扯绳活动始于明代,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晚间举行,以三晚九局的赛制凝聚全城热情,绳长超1800米。
新华社兰州2月12日电(记者程楠、胡伟杰)农历正月十四下午五点多,63岁的杨吉草和家人高兴地换上传统服饰走上街头,参加元宵节万人扯绳民俗活动。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当地都会举行被称为“万人扯绳赛”的拔河民俗活动。
新华社兰州2月13日电(记者程楠、胡伟杰)元宵节当天,吃罢中午饭,45岁的达拉东珠招呼其余正在午休的十几个同事,带着一根粗麻绳来到院子里练习拔河,为参加晚上在当地举办的“万人扯绳”拔河活动做准备。达拉东珠正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