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的一则报道,让中国神秘的“地下核长城”走进大众视野,瞬间引发全球关注。这条地下巨龙,不仅是中国国防力量的关键支撑,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绵延5000公里的钢铁防线中国“地下核长城”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仍在持续建设。
这种航空器上投掷的武器历史由来已久,但随着防护工事的防护性越来越强,对航空炸弹的威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为了能够直接攻击到地下较深位置的指挥机构、弹道导弹发射井等重要目标,各国又相继出现了钻地能力更强、战斗部威力更大的钻地弹。
据美国新闻网站军事观察报道,以色列军方宣布,虽然其地面部队的装甲战车遭到了哈马斯重型武器的打击,但在经历了初期的挫折后,以军地面部队仍决定扩大在加沙的地面攻势。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宣布:“这是战争的第二阶段”。
面对严寒和严峻冬季装备的不足,大量印军显然无法长期在边境部署,其不说对面是否欧施加压力,单单是冬季的严寒对于印军士兵的准备的损耗,就已经让印军苦不堪言了,于是,印军“灵光一闪”,转战地下了。印军转战“地下”躲严寒,地下工事群是又一个“马奇诺”?印军为了同时对抗“潜在对手的军事威胁”以及恶劣的气候条件,开始大兴土木的修建地下工事,这些工事位于地下数米深的深度,将由钢筋和混凝土加固,按印军的预计,可以抵御大口径火炮的直接打击,保证工事内的印军安全无虞。
装甲火炮行进间射击检验地下工事。宋俊扬摄金秋大漠,长河落日。“轰!”随着一声巨响,炮弹精准命中一处地下工事。新疆军区某团榴炮二连耗时近一周完成的“得意之作”,瞬间面目全非。此情此景,让该连官兵顿觉脸庞发热。孰料,更难堪的还在后头!
在鹤城齐齐哈尔城南,有一处日军遗留的遗址,当地人称为大黑包。它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是个圆锥形,高12米左右,直径为30米,壁厚1.75米。内部有三层,底层有一水井,还有向北的地道,通往工人文化宫、市政府二号院、火车站和第二玻璃厂。
在近期的俄乌战争中,为了尽快迫使乌克兰和谈,俄罗斯接连登场多款威力强大的武器装备,比如TOS1A喷火战车、龙卷风300毫米火箭炮、卡52短吻鳄武装直升机等,在此前的亚速钢铁厂战斗中,俄罗斯超大杀器巨型航弹亮相,它就是FAB-3000M-46型重磅航空炸弹,被誉为炸弹界天花板,一枚瞬间覆盖6600平方米。
是地铁,是车库,是展厅,是社区活动中心……这些民生设施还有个共同的名字:人防工程。人防工程是防备敌人突然袭击,掩蔽人员和物资的设施,人们习惯称其为“防空洞”。从1950年创立以来,人民防空已走过70年历程。
据美国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已承认现有威力最大的钻地炸弹GBU-57A/B“巨型钻地弹”(MOP)尚无法对中国最重要的地下核导弹隧道构成威慑,因此要对它们实施升级改造,使之具备有效毁伤能力。主要是考虑使用核弹头、加大炸药配方等等手段。目前MOP钻地弹是美国现役最大的钻地炸弹,携带了2.
据环球网报道,在5月15日,俄军使用镁铝热剂燃烧弹打击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俄军使用122mm“冰雹”火箭炮齐射了9M22S火箭弹,每个火箭弹可抛洒180枚小型燃烧弹,这种由镁合金外壳构成的小型燃烧弹,内部装填铝热剂燃烧剂,纵火面积为5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