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京式旗袍文化艺术展在北大开展。(主办方供图)人民网北京5月8日电 (记者尹星云)日前,北京文化艺术基金 2023 年度资助项目“京华风韵,传承创新:百年京式旗袍文化艺术展”首展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举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杨洁)5月1日,“京华风韵传承创新”百年京式旗袍文化艺术展首展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开幕。“京华风韵传承创新”百年京式旗袍文化艺术展在京开幕。北京服装学院供图本次展览展示百余件旗袍及旗袍配饰实物,记录上世纪初至今旗袍百年历史的变迁。
央视网消息(记者 高士佳):“我相信旗袍热会回归,我的目标是希望每一位中国女性都能拥有一件自己的旗袍。”多年来,张凤兰一直专注于旗袍的传承和研发工作,作为京式旗袍的第五代传承人,她希望传统京式旗袍能走进更多现代人的衣橱。
中新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高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京华风韵传承创新”百年京式旗袍文化艺术展日前在北京服装学院举行。据了解,京式旗袍作为中华近现代百年历程时代更迭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是中华服饰文化跨越历史的“桥梁”和典型的美学符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设置了非遗传承人的现场互动体验,现场展示景泰蓝、木版水印、彩塑京剧脸谱、京式旗袍等传统中国工艺,大家可在这里亲手参与体验,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把非遗搬进会议中心,六位传承人在这里为大家展示精湛的中国传统工艺。
【来源:三湘都市报】曾绮云在给学生上课,教授古法旗袍的制作。受访者 供图“一袭古法手工旗袍,需历经3个月的精雕细琢,两万余针细密交织,方能成就一身婀娜与优雅。”11月25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旗袍设计与工艺》课上,曾绮云正在授课。
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一把剪刀,裁出东方神韵,一针一线,串起百年芳华。古法旗袍,作为最能体现中国女性古典之美的传统服饰之一,衬托着中华女性的贤淑智慧。在潞州区有这么一位古法旗袍传承人—冯如花,多年来,她坚持用古法技艺制作旗袍,守护传统艺术之美。
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助力文化旅游市场繁荣,并为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召开营造浓厚氛围,11月17日,以“旗袍盛典 闪耀邕城”为主题的2023年中国(南宁)旗袍文化艺术盛典开幕,整场盛典活动将持续至20日。旗袍服饰秀现场。记者 李琴摄品味悠远历史,享受高超技艺。
潮新闻客户端 应爱卿小时候,家里很穷,根本没有新衣服穿。一般人家都是新阿大旧阿二,破破碎碎是阿三。一件衣服要穿到没人能穿得下,真正无法缝补,它才会下岗。但是勤俭的当家女人,还要用来做补丁布,做擦桌布,做拖把布,连拖把布也无法做了,那就垫鞋底。
中新社南宁11月17日电 (张广权)“旗袍在世界服饰舞台上展现了独特的东方风格。通过旗袍,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越南“Z世代”(通常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青年黎氏云香17日在南宁表示。2023年中国(南宁)旗袍文化艺术盛典当晚在南宁启幕。
中新社香港11月17日电 题:香港海派旗袍师傅封有才:一“旗”一会 妙手生花中新社记者 韩星童师傅封有才背着一只旧帆布袋,几乎和为专访而来的中新社记者同时抵达店铺。他笑吟吟地从包里掏出一块红蓝相间的布料,这是他早先在市场寻觅的收获,为制作一件客户指定样式的改良旗袍。
富贵牡丹、五福临门、海水江崖……每一件真丝刺绣的衣服都有不同寓意,春节将至,很多市民选择定制一身传统服饰。霸州市胜芳镇金融大楼底商有一家手工旗袍制作门店,气势恢宏的中式门头格外显眼,门店主人就是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王明明。
又是一年妇女节,正是人间三月天。世间女子千万种,就如春日的花朵一般,每一支都有着自己最美的形态。不刻意装饰,不刻意讨好,不刻意妩媚。只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一切流于自然。无形间的自然流露,就是一种美。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让我们聚焦一线劳动者,了解他们身在平凡岗位上成长、奋斗的故事,感受他们奋斗和拼搏带来的荣光吧。漫步在方家胡同,一处隐藏在红墙碧瓦之间的旧厂房已悄然蜕变为充满诗意的创意产业园区,那就是方家胡同 46 号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