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燕(防灾科技学院)在数字时代,流量仿佛成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尺,而一些营销号更是为了追求流量变现而不择手段,甚至制造谣言、夸大事实。近日,“挖呀挖”黄老师辟谣自残传闻的事件,再次将营销号的过度追求流量变现和错误的价值观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件事影响真的挺恶劣的,就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营销号,他们发视频,在视频里骗赞,骗弹幕,骗关注,还大言不惭的说照顾不会打字的,现在哪个人不会打字,说这话的时候不想想有没有破绽,像这种营销号,举个栗子,像什么什么励志馆,什么什么文案馆,什么什么动画官方,什么什么动画故事,当然营销号在西瓜一大片,在头条热度不是很高,因为头条就是知识类平台,这种营销号真的挺气人的,随随便便发个视频,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视频播放量都有,反观我们呢,发视频,不过审,不适合未成年成长,限流,不显示却没有播放量,很气,随随便便找段素材,加上音频,几十万播放量就来了,所以我现在就想转行,这破平台一刻也待不下去了,这边给大家看看几个典型营销号。
网络环境逐渐复杂,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视频,文章,资讯等领域都很容易见到“营销号”的身影,若只是搬运盗传还好说,但为了money,营销号们一贯的操作便是扭曲事实,将他人的信息,经历,作品进行盗传盗搬,为了博人眼球赚取流量,总能用上那么些引人注目的标题词句。
这几天,网上突然冒出了这样一类文章和短视频,点击量还不低,比如《不报清北只报国防科大清北:完了他们醒悟了》《风向变了,为何越来越多的超级学霸放弃清北,选择国防科技大学》《邹家村高考学子出了6个700分以上集体放弃清华选择国防科大》《细数清华大学五宗罪》…
澎湃特约评论员 陈禹潜“部分网民和营销号靠‘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这种不负责任的方式吸引眼球,传播内容,应当通过法律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加大对网络诽谤行为的打击力度,倡导大家自觉遵守网络规范,塑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东生将提出以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