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冀东南,具体是沧州市东南几个县,以外地区不知道习俗是否相同,所以不敢通写,可以留言探讨。纸幡又叫招魂幡,传说是姜子牙奉命修建封神台,凡封神榜上有名的都难逃劫难,其魂魄寻招魂幡进入封神台,以后逐渐相传,在冀东南,出殡当天,有长子扛幡走在棺材前面,引领逝者魂魄进入莹地安放,三天后有孝子贤孙清晨拔掉。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2月12日,门头沟区大台街道千军台庄户幡会开幕,村民举起幡旗、扭起秧歌,共同庆祝元宵佳节。村民擎旗在大街上穿行。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门头沟区千军台村是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古村之一,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村子群山环绕、民风淳朴、历史悠久。
2月12日(正月十五)至2月13日(正月十六),在门头沟区大台街道千军台村、庄户村,将举办千军台庄户幡会。这项古老的仪式已经延续了近500年历史,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程式和习俗,堪称京郊过大年的“活化石”。“幡会”是由村民自发形成的习俗,在仅有300余户的村庄代代相承。
你知道农村办白事时,哪些行为会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吗?在农村,白事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逝者咽气的那一刻起,到入土为安,中间有着一整套繁琐而庄重的仪式。这些仪式背后,隐藏着许多不成文的规矩,稍有不慎,就可能让人在背后说三道四。那么,到底是哪些规矩呢?别急,咱们一条一条来说。
正阳市马甸村的赵财死了,四个女儿为表孝心、装"脸面″,合伙做了一个幡,如雪的大白布上,写下“流水夕阳千古恨,儿女心碎万般愁"。落款是四个女儿女婿的大名。用一根碗口粗、十余丈长的竹杆挑起,好不威风,只是因扛幡闹了一出笑话,让人笑谈了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