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清朝国运风雨飘摇,京师岌岌可危。而在这一年10月,一场震惊世界的劫难降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举动不仅让无数珍宝毁于一炬,也成为晚清屈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场浩劫的导火索,竟然源于一场失败的谈判。英法联军逼近通州,清廷派载垣等人议和。
#头号精品计划#小孩问我:圆明园是谁烧的?我脱口而出:八国联军。小孩说不对,并把书拿给我看,说是英法联军。我也糊涂了,难道我记错了?我记得是八国联军啊,以前就是这么学的。不知道是我记错了,还是现在改了。
1860年,北京城外的圆明园,一场熊熊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将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化为了一片焦土。这场大火不仅烧毁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建筑,更烧痛了无数中国人的心。那么,英法联军为何要烧毁圆明园?这背后,竟然与乾隆皇帝的一个举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中国夺取了非常多的利益,但是,这并没有满足这些强盗的胃口,为了进一步的蚕食中国,他们要求修改已经签订了的条约内容,面对这无理的要求,清政府断然拒绝,这使得他们恼羞成怒。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约:《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