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徐 正 王朝洁 朱荣升单兵口粮又名单兵野战口粮,是供部队在训练、演习及作战时单个士兵使用的军用制式食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时代,最初主要为罐装食品,发展到今天已成为系列化、配套化、热食化、功能化的野战食品。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你我如此,冲锋陷阵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就更加要吃好吃饱才行。由于综合国力的不同、饮食文化的差异,世界各国的单兵口粮也呈现出百花竞放的特点。那么,中美俄三大军事强国的单兵口粮,会有哪些区别呢?
从一战后,美军就流传一句“跑的越远,吃的越好”的话,因为作战地区越远,士气和战斗力就越低弱,为了维持他们的战斗力,美军后勤部门会额外重视伙食标准,从二战开始,美军的高标准伙食一直成为其他军队羡慕的对象。
味道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味,何况是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得到了土豪之名的美利坚军队,当花样繁多的“C口粮”伴随着大兵们经历了二战和朝鲜战争之后,终于也走上了其前辈斯帕姆午餐肉的老路,成为了最不受待见的军需品之一,士兵们对这种口粮的怨言可谓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最终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末期,最终被其改进版本“MCI”口粮取推出了原本属于它的舞台。
二战期间,美国大兵开着吉普车晃晃悠悠、嘴里嚼着口香糖、向周围的难民撒发盒装食品的场景、在当时欧洲战场随处可见……这些盒装食品是神马玩意??整个战争期间,美军物资供应相对充足,想必大兵们的伙食也不差。所谓的盒装食品,指的就是二战时期美军配发的单兵野战口粮。
上周末去附近的跳蚤市场转悠,发现有一摊专门出售各种米军剩余物资,成堆的袋子靴子裤子啥的堆在地上听人挑拣。穿的没啥兴趣,稍微翻了翻也就作罢,旁边又有一小堆,土黄色的厚塑料袋,拿起来一看发现是单人份的野战自热食品MRE(Meal Ready to Eat)。
1950年11月下旬,在绝大多数世人眼中,发生在朝鲜的战事似乎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实施仁川登陆后很快就突破三八线,之后又分成东西两路向朝鲜北方大举进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朝鲜首都平壤以及阳德、成川、咸兴、元山等重要城市就落入侵略者的手中。
原载西西河美国在作战口粮研究上是最下本的,图为1943年美军研究人员(居然是个大头兵)在研究军用口粮。古人云,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兵家又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拿破仑云,士兵的胃,决定着军队进军距离。可见吃很重要,关系到民生国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