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网“认房不认贷”新政发布之后,楼市走势如何?“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政策信号意义重大,未来一段时间或带动一波购房需求入市,有望进一步修复市场信心。”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量升价稳、预期向好”是今年“金九银十”的重要特征。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供需两端齐发力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文章称,近期,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信号清晰明确,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各地纷纷行动起来,抓落实、强合力。
聚焦促增收稳楼市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9元,其中,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5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随着楼市回归理性,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房价出现回调。同时,居民收入水平明显增长,居民购房压力有所减轻。
央广网北京12月25日消息(记者门庭婷)2023年是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一年,也是各类利好政策频出的一年。这一年,“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定调为房地产发展开启了新篇章。多部委明确政策优化方向,从供需两端政策、防范房企风险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等方面释放积极信号。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住房更是重要的居民消费。稳房地产是稳定经济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消费信心的重要举措。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释放迄今最强“稳地产”信号。
2024年是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优化政策最为密集的一年,支持政策释放之下,市场预期的修复也在同步进行。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武汉新建住房成交107281套,成交面积1225.35万平方米。
近日,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我国房地产重磅政策不断,多部门推出了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政策组合拳。从调整首付比例、房贷利率到保交房,系列政策的出台到底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如何看待这些政策的含金量?这些政策的出台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201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棚改补偿模式由实物货币安置并重转向货币安置优先,棚改由1.0进入2.0,标志着上一轮去库存正式开启。
□本报记者 王歌10月19日,绿城·开封春江明月售楼部,前来看房子的顾客络绎不绝。“今年‘十一’期间,我们共卖出去17套房子,成交量超过了9月整个月。”该项目销售经理说,“十一”过后活跃度在延续,平均每天成交1套,遇到周末,日均项目到访量也能保持在10组以上。
据甘肃日报报道5月15日,兰州市召开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座谈会。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发展信心,优化政策供给,强化工作落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构建具有兰州特色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全力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 李宗宽 通讯员 王涛)4月2日,记者从漯河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释放政策红利,漯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7部门就“14条政策”出台背景、主要内容及落地实施保障等进行解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强调,党中央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指导各地迅速行动,抓存量政策落实,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近日,上海出台房地产“沪九条”,引发高度关注。5月份以来,房地产行业重磅利好频出,各部门、各地方都在积极落实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房地产有关工作部署的精神,出台系统性、针对性举措,从供需两端齐发力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一系列金融政策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形成合力,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随着优化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完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等政策落地,消费者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首付降了、利息少
来源: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近期,楼市政策“礼包”持续加码。各地巧用“以旧换新”等激发人们购房热情的政策加法,以及取消限购、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等政策减法,助力释放潜在购房需求,提振房地产市场情绪,促进市场加快复苏。今年以来,楼市利好政策不断,进入二季度,政策“礼包”持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