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欣赏卢麒元先生经典雄文《掠过弗莱堡》,真切感受到先生情感之细腻与深沉。距离先生写这篇文章,已经过去13年了。先生说,或许弗莱堡藏着一把中国寻找了许久的钥匙。亦期盼,这把钥匙为中国改革和中国方案提供路径选择。弗莱堡学派是德国版的中庸之道。
在“历史学家的时代预言——《人类的明天会怎样?:汤因比回思录》分享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冠军分享了汤因比留下的五个洞见,启发今天的读者如何在加剧的变化中思考和面对现实问题。
文 | 千古兴衰事编辑 | 千古兴衰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在礼法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和成就。礼法教育是秦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教育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秦朝礼法教育进行剖析,探讨其对中国古代教育历史的影响。秦始皇时期的教育概况1.
中新网上海12月31日电 (记者 许婧)记者31日获悉,由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电影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电影《孤星计划》观摩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与会嘉宾围绕新主流电影创作范式的开拓、历史真实与类型化叙事的融合探索、红色基因与海派文化的有机结合、上大精神
有这么一本书,1982年在国内首次出版,就震动了整个史学界。问世42年,仍旧高居热销书榜首。王朔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历史的看法。王小波说,看完这本书,知识分子能更了解现实社会,收起心中的狂妄之气。路遥评价道,此书把中国历史研究得很是精到和透辟,达到了难以企及的程度。
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角落里,承受着生活的潮湿与沉重。作者:洞见Leyla2018年,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横空出世。播放不久,该片就引发了无数讨论,风靡一时。为什么这部纪录片那么火?网上有评论说:“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历史犹是一本铺满尘埃的书卷,与我们隔得很遥远。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前两天,重温《明朝那些事儿》,被其中一句话震撼到了:“在由强者书写的历史中,历来没有眼泪的位置。”纵观古今,确实如此。软弱胆怯的人,到死都一无所成,最终只会被湮没在历史中。而那些名留青史的人物,无一不是内心彪悍,行事果决的狠人。
2006年,一个爱读史书的男子,发现历史读物大都晦涩枯燥,便萌生了创作历史小说的念头。为求成功,他跑到寺庙求了支签,给自己取了笔名。男子叫石悦,他的笔名是当年明月。他在网上发的第一篇帖子,写的是朱元璋的故事,题目叫《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