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防控政策调整后,大批人群出现新冠感染,各医院患者爆满,临床医师太忙了,其实医技科室也很忙,除了众所周知的放射科,心电图和超声心动检查也都在加班加点,工作量远远超过了平时,为什么新冠感染后那么多人要做心电图呢?
在我们日常体检中,心电图检查是体检时的标配,经常会有患者拿着心电图来找医生咨询:“大夫,我这上面写着窦性心律,是不是有心脏病呀?心脏T波改变是说明我有心脏病吗?”在拿到体检报告那一瞬间,各种医学术语、上上下下的箭头让人看得头晕。
病理上,心电图ST-T改变简单地说提示心肌缺血,要关注是否存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炎、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心梗等,但是单纯心电图的改变不能确诊,还需要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一步在心血管医生评估下做心脏彩超、冠脉CT等检查明确诊断。
心电图(ECG)检查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医疗检查,用于记录和分析心脏的电活动。通过检测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产生的电变化,可以提供关于心脏节律、心肌病变、心脏瓣膜病变、心脏位置异常、电解质失衡、以及其他心脏疾病的信息。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体检高峰。在众多体检项目中,心电图是最基本、最普遍的检查手段。它操作简单,数分钟即可完成,除了可以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之外,还可辅助医生判断心脏健康情况。那么,怎么理解心电图结果中显示的“异常”?这些异常一定代表心脏病吗?北京安贞医院的李曦、胡荣来为大家解读。
很多心电图体检报告,显示的不是“正常心电图”这几个字,而是以下诊断术语: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异位心律、早搏、左心房异常、左心室高电压、T波或ST-T异常、完全性右束支或左束支阻滞、顺钟向或逆钟向转位、QRS电轴右偏或左偏等。
现实当中,经常会有人拿着一张检查报告来问:心电图提示“ST-T改变”或“ST段/T波异常”,这是“心肌缺血”甚至“冠心病”吗?需要吃些什么药治疗?是辅酶Q10这样可以“营养心肌”的辅助药物?还是他汀与阿司匹林这样“更厉害”的药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