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扮好的马浩博。通讯员 苏克怡 摄2月10日,在广阳区北旺镇北旺二村“学思二十大、礼赞新时代、启航新征程”文艺演出现场,一名踩高跷的小男孩格外引人注目。男孩名叫马浩博,今年7岁,春节以来一直跟着北旺登云圣会高跷队游走在各个节庆现场。“孩子接触高跷时间不长,但很感兴趣,也很用功。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1日讯 踩高跷是流传在德州运河沿岸的一项非遗技艺,而小锅市高跷则尤为出名。家住小锅市的张皓翔虽然只有9岁,但他酷爱高跷,新学期伊始,他和父亲被邀请到学校展演高跷技艺,让传统高跷走进校园走上课堂,让德州的运河传统民间技艺传承发扬下去。
济南西关高跷队演出技巧性极高受访者提供春节期间,一年一度的隆重庆典开启,喜悦祥和的气氛弥漫于万物之间。踩高跷是我国民间盛行的群众性技艺表演,炽热浓烈的欢腾气息极富感染力。作为济南市非遗项目,济南西关高跷极富表演性的演出赢得大众的喜爱。
【我们这些年俗】 光明日报记者 王雯静 万玛加春节期间,说起青海当地的社火表演,西宁鲁沙尔高跷的名号是响当当的。《西游记》《杨家将》《七仙女》……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声,身着艳丽戏服、脸画夸张油彩的高跷表演者们闪亮登场。鲁沙尔高跷自明朝传入当地,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沁县元王高跷这一民间舞蹈形式在沁县历史悠久,早在北魏至北宋年间沁县就有踩高跷的习俗。元王高跷流传于郭村镇元王村周边一带,后传于定昌镇西渠上村、段柳、长胜村及郭村的开村、南沟村等。元王高跷锣鼓点快,节奏紧,能跳桌子、跳板凳、还能下大叉,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
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25日讯 你有多久没有看秧歌或高跷表演了? 明天是元宵节,在济南街头一场高跷表演烘托起浓浓的节日氛围,我们闪电新闻记者明慧也现场体验了一把高跷表演。高跷是秧歌的一种,它不仅是一项特色民俗活动,更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也可以去现场感受一下传统的浓浓年味。
央视网消息:近日,云南省石屏县龙武镇,2002年出生的王金和其他小伙伴一起为家乡父老乡亲们表演踩高跷。王金表示,他七八岁时开始接触踩高跷,踩高跷是当地的文化特色,每个村子一年只有一次,一般在元宵节过后举办,每次表演四五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