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开 2025 年 2 月 5 日的日历之时,细心的人或许会留意到,这一天在十二建星中被标注为 “平日”。在传统民俗文化里,“平日” 有着独特的寓意,它既非大吉大利的黄道吉日,也并非诸事不宜的黑道凶日,而是处于一种相对平和、稳定的状态,适宜进行一些常规性的事务,如耕种、修建房屋等,却不太适合举办嫁娶、开业等重大喜庆活动。
岁月匆匆,时序进入黄历年尾声,腊月正在人间展开。古人称黄历十二月为“腊月”,这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腊”包含哪些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呢?“蜡祭”和“腊祭”黄历“腊月”的名称和一件文化大事有关,“腊”记录了中国古代岁末年终祭典的隆重传承。
而黄历延续至今,在民间愈发流行,也许是因为历书中包含了大量与吉凶趋避或生活礼俗相关的内容,当中“益”“忌”的指导性描述迎合了国人对择吉思想的笃信,更是成为了看重婚丧嫁娶,破土迁居的好彩头人们的生活指南。
在黄历中,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包含了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由 于 它 是 皇 帝 家 族 用 的, 故 称 为“皇历”。故而又称之为 通胜 , 老黄历 , 皇历 , 农民历 , 通书 。
中国人的黄道吉日,是中国传统历法——“黄历”中的特有词汇,黄历以黄道六神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即为“黄道吉日”。黄道吉日中的“黄道”属于民族传统文化范畴,而科学术语的“黄道”实际上是属于天文学范畴。
最近读司马迁《史记》中【历书】篇章,尽管读了多次,但还是云里雾里,不过如果对照着我们日常生活,肯定也会收获一些关于历法的习俗,比如老人们经常说的老黄历,大家是不是对于这个词很熟悉,相信多多少少还是知道一些的,说到老黄历,就不得不从古代历书说起,当然我们今天用的阳历和古时候的历书完全不是一回事,目前我们用的也叫公历,来源于古罗马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