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季风活动显著的国家,季风区与大气环流系统的配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梅雨监测国家标准及结合国家气象中心的监测数据,江南地区梅雨于6月1日开始,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7天,随着雨区范围扩大,雨带位置北抬,长江中下游梅雨也将拉开帷幕。
国家气候中心官宣,江南区梅雨于6月1日正式开始,入梅时间较常年偏早7天。记者了解到,进入梅雨期后,江南一带降水强度增强,强对流天气活跃,大部地区累计雨量有50~100毫米,其中江西婺源、浙江常山等21站累计降水量超过100毫米,浙江开化等3站超过200毫米。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2024年6月5日12时10分 迎来“芒种”节气,它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直接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天气渐热、白昼渐长,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谐音“忙种”而得名。芒种在小满和夏至之间,是处在转折期的节气。
潮新闻客户端 桑飞月梅子黄时,江南再次进入雨季。此时的雨被冠以了梅姓,以示其降落的时段和地点,同时也暗示着,它有着独特的个性。梅雨时节,天空总是一派水墨色,浓黑浅灰的云雾氤氲在一起,像张大千笔下的墨荷被无限放大,撑在我们头顶。
潮新闻客户端 周勇杭州是一座和雨有密切关系的城市。一场雨过后,你会发现,池塘的水满了,小溪汇成了小河,小河聚成了大河。大河汇成了大江,大江聚成了大海。一场雨,仿佛把全年的水都倾倒了在这个滴滴哒哒的季节。
据国家气候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综合最新气候监测和国内外动力气候模式和客观方法预测结果,国家气候中心预计:6月18日前后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同时进入梅雨期,“入梅”时间均较常年偏晚,梅雨期将偏短,梅雨量接近常年到偏少。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在宋代诗人曾几的笔下,梅雨季节是“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的好天气,但今年“姗姗来迟”的梅雨,似乎并不温和。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6月17日,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出现强降雨。
江南又到梅雨季,但今年的梅雨似乎格外凶猛。近日,“长沙1小时下了54个西湖”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数据显示,长沙6月24日单小时总降水量达7.68亿立方米,据测算约等于54个西湖水量。此外,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等地区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超过常年50%以上,个别站点超过300%。
今年4月1日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225.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6.6%,为历史同期第3多。当前,我国江淮流域正处于梅雨期。6月24日和25日,长江中下游雨势猛烈,中央气象台连续两天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这也是今年来首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及连续红色预警。今年梅雨季节有哪些特殊之处?
周二阳光好,气温反弹,最高气温有33度,一些洗洗晒晒的活儿要抓紧了,接下来的天气形势有所变化。随着江南雨带北抬,周三起雨水增多,或伴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阴雨寡照,气温不算高,最低25-26度,最高28-30度,但由于湿度大,体感闷热不舒适。
我国的雨季进程受季风气候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空间上自南向北分别形成华南前汛期、长江梅雨、华北雨季和东北雨季;中西部地区形成西南雨季和华西秋雨。今年雨季有哪些特点?是偏多还是偏少?国家气候中心大数据盘点来啦!
今天(6月11日)是端午节后首个工作日,本市云系较多偶有短时小雨,但雨势普遍较小,对出行影响不是很大,傍晚前后雨止,天气转为多云到阴。今日全天气温在21~26℃之间,空气湿度略大,相对湿度在95%~50%,吹和缓东南风,体感还是较为舒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