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建院75周年。几代中国科学家风雨兼程、朝夕不倦,铺就了一条闪亮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悠悠七十五载,漫漫创新之路。有一个机构,自1949年11月1日成立以来,始终挺立在科技创新的潮头。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记者21日获悉,基于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欧空局盖亚卫星(Gaia)观测数据,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设计出针对Gaia无缝光谱数据测量恒星金属丰度的最佳滤光片。该滤光片的金属丰度测量精度显著优于传统滤光片。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利用郭守敬望远镜中分辨率巡天的海量光谱数据,该台科研人员精确测量并发布了约45万颗恒星的锂元素丰度数据。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锂元素丰度数据,对研究锂元素的起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于紫月北京时间2月6日凌晨(当地时间2月5日上午),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上,中国临床科学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被授予“威廉·M·费恩伯格卒中卓越贡献奖”。这是该奖项设立34年以来,亚洲科学家第一次获奖。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日前将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杰出研发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以表彰他在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10月25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我国科学家在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成功完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量子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标志着国产量子算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2024年11月11日12时03分,由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宇航)研制的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点火升空,顺利将1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历经近7个月的奋战,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储存环7月1日完成全环闭环安装。这标志着HEPS储存环实现全环贯通,正式进入联调阶段。
科技日报记者 吴长锋记者2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研究组和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研究组合作,利用可控物理过程合成的量子通道,提出了一种选择性地测量开放量子多体系统中任意类型时序关联的理论方案,并首次在核自旋体系中成功探测了四阶量子时序关联。
科技日报记者 刘园园记者6月27日获悉,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所属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中煤)承建的广东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反井工程引水主洞导井顺利贯通。这是水电行业首条井深超450米,岩石抗压强度最大超200兆帕的深大竖井反井工程。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2025年2月11日17点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这是长征八号改火箭的首次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