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全国爱耳日,很多人为耳鸣而困扰,有些耳鸣容易找到病因,对因治疗后可以彻底消失,比如外耳道异物导致的耳鸣,当异物取出后耳鸣就消失了;又比如熬夜后刚刚出现的耳鸣,听力检查完全正常,有可能好好休息一周,耳鸣很快就消失了。但如果是特发性耳鸣,就不容易彻底消失了。什么是特发性耳鸣呢?
疫情期间,耳鸣患者骤然增加了不少,什么是耳鸣,哪些疾病会造成耳鸣脑鸣等症状,如何自我诊断?神经性耳鸣是慢性进展型疾病,会随着时间推移和年龄增长越来越严重,发展到后期可能会出现脑鸣、听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耳聋等。
当下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大,有些人可能会突然出现这样的情况:两眼一黑,还有“嗡嗡”声未招即来、挥之不去,“黏”在耳朵里让人束手无策。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临床上,这种现象叫作“特发性耳鸣”,即找不到明确病因的主观性耳鸣,听力学检查往往是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或听力正常。
生活中,许多人被耳鸣所困扰。进入冬季,一些人出现耳鸣加重的情况,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可引起失眠、焦虑抑郁等问题。有些耳鸣患者伴随听力的下降,如不及时诊治,可能造成永久的听力损伤。耳鸣的类型 客观性耳鸣:一般指患者耳内的声音确实有音源,医生直接或借助听诊器也能听到。
耳鸣指在无外界声、电刺激时,耳内或颅内听到声音的一种自觉症状。绝大部分耳鸣是主观性耳鸣,常伴有睡眠障碍、听觉过敏(对声音刺激异常敏感)、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进而引发心烦、愤怒、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工作和生活。耳鸣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不管是在安静或吵闹环境,总感觉耳朵周围一直有蚊子在嗡嗡嗡,有时候又是弱弱的嘤嘤嘤电流声,出现这种现象,很可能是耳鸣了。据统计,我国至少有1.3亿耳鸣患者,平均10人中就有1人被困在“不存在”的噪音里。多位临床专家提到,随着生活、工作及精神压力的增大,耳鸣的发病率也呈逐年攀升趋势。
耳鸣是一种常见症状,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曾受到耳鸣的困扰。通常情况下,耳鸣会自行消失,但有约20%的耳鸣会长期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将近2亿人患有耳鸣,其中约2%的人群症状较严重,已严重影响到生活、睡眠、记忆力、精神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