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盔头是传统戏曲中演员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俗称戏帽。一个盔头成品需经过打样、掐丝、沥粉、点翠等40多道工序。河北省定兴县盔头制作技艺已有近400年的历史,2017年,该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定兴,戏剧盔头制作技艺传承人许茂臣制作盔头已有40多年。
就像这个凤冠,就需要30只珠子,一排就一只一只珠子排列,每个珠子必须都很灵活,整个结构穿插必须合理,这顶帽子两边两只凤凰,后面四条须,这些珠子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弄的,而且要用最细的针,视力要很好,甚至要戴眼镜,一顶帽子那么多珠子,所以这个工序是很大的。
为了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丰富少年儿童暑期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陶冶少年儿童艺术情操,7月31日下午,垦利区图书馆“书香润心”志愿服务队到垦利区城市书房开展戏曲官帽手工活动,现场23位少年儿童参与活动。戏曲官帽是戏剧服饰的盔头名称的一种,戏曲中演员所带,俗称戏帽。
戏曲界历来有“南方服装,北方盔头”之说。 杨杰英 摄中新网晋城2月10日电 题:山西“许氏戏剧盔头”:五代人传承百年工匠精神中新网记者 杨杰英 屈丽霞“这个是王帽,制作这顶王帽大概需要40多道工序,要整整三天时间才能完成。这是个慢工细活儿,纯手工制作就需要更用心,作品才会更精致。
中新网台州11月11日电每次完成一件作品,李少春都会细细打量,就好像演员们已经穿上这些“行头”,在光鲜的舞台上,演绎起了一幕幕恩怨情仇、悲欢离合……1981年出生的李少春是浙江省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戏剧服装加工技艺”传承人,祖籍“越剧之乡”绍兴嵊州黄泽镇。
来源:【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正月的十五呀,打扮去看灯,姐姐的,妹妹呀,挽手一同去……”见到沈从红时,她正在演唱庆元唱灯曲目《姐妹看花灯》。每天一有空,沈从红便喜欢待在自己的排练室唱上几曲,婉转悠扬的曲调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