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别名绵芪、北芪、口芪、黄耆、晋芪等。李时珍说:“耆,长也,黄芪色黄,补气之长,故名。”黄芪起土后,用沸水浸约2分钟,取出,阴至身爽,斩除头尾,晒至五成干,分大小条,拥扎成约15千克一小捆,称为“把正芪”。
古代,陇西人称黄芪为"黄只"或"箭杆花儿"。相传混沌年代,黄帝与蚩尤交兵时,黄帝射杀蚩尤的羽箭被天狗挡了一爪,落在了西海的蛮荒地界,扎进土中的箭杆长出花叶,便叫做"箭杆花儿"。后来占卜师说,这是地神,名叫"只",因与黄帝有关,先民便称其为"黄只"。
人民网“行进中国”江苏调研采访团夏日晌午,15吨来自内蒙古固阳县的有机黄芪,运抵江苏泰州扬子江药业集团旗下龙凤堂中药产业园。草药香中,验收员吕曦抽出待检小样,口尝、鼻闻,再细捻端看……左一为有机黄芪样品。 人民网 郜超摄“品相不错!
中新网山西新闻6月14日电 千古恒岳灵秀地,中华宝藏黄芪乡。山西浑源县地处北岳恒山脚下,气候凉爽、光照充足,独特的生态环境为黄芪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名贵中药材黄芪的集中产区,也是全国“正北芪”原产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采刨加工史,因品质优良备受业内推崇和大众青睐。
黄芪属的植物总共2000多种,中国有278种、2亚种和35变种2变型,南北各省区均产。我国传统医学和传统滋补行业中所说的黄芪是豆科植物黄芪属的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unge和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var. mongholicus P. K. Hsiao的干燥根。
中新网山西新闻6月28日电 浩荡恒岳孕育出精华无数,绵延浑河流淌出风物万千。在恒岳之巅、浑河两岸,正北芪遗世独立,遐迩闻名。黄芪被誉为补气之长,补药之长,气药之长,为补气之上品,北岳恒山所在地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是“正北芪”原产地,“中国黄芪之乡”,是这座塞北古城的一顶靓丽桂冠。
文:Nicolehi,我是Nicole,准备好一起变美了吗?在我们印象里,妈妈们买化妆品,不是被骗就是在被骗的路上,直到我看到了这位东北妈妈▼▼眼影眼线贴,变色口红……淘到的化妆品乍一看个个都是离谱的踩雷款,用起来却发现:嘿!有点好用是怎么回事?!
山西浑源举办恒山黄芪新品研发大赛。 李新锁 摄中新网大同5月9日电 (记者 李新锁)生长于北岳恒山脚下的千年黄芪,有哪些产业发展路径?8日,在山西浑源举办的恒山黄芪新品研发大赛暨精深加工论坛,让道地药材恒山黄芪有了“七十二变”的可能。
恒山黄芪被誉为“正北芪”,在山西浑源,恒山脚下,已经有千年的种植历史,28万亩的种植面积也让山西浑源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黄芪之乡”。如何将千年传统产业与全新市场需求结合,焕发全新生机与活力,是恒山黄芪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难题。
11月12日,大同市浑源县黄芪文化园销售人员正在直播介绍黄芪产品。该文化园是浑源县“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全县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重要延伸,黄芪产业现已成为浑源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转型跨越的重要支柱产业。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文|《小康》·中国小康网 苏枫抓手浑源县在黄芪文化传承、黄芪精深加工推进、原产地保护等方面大做文章,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的黄芪产业。初夏时节,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黄芪晾晒场,黄芪垛散发着中药材独有的清香,一捆捆打包好的黄芪等待装车,将被送往全国各地。
玉林肥皂厂停产后,原来工厂的老客户——广东罗定百货公司直接向技术人员李英下订单,希望他能继续为公司供货。那时,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经商正渐成时尚,李英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接下订单,在家里制作手工皂。
中新网内蒙古新闻3月20日电(李爱平 梁震英 菊娜) 驼奶驼脂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做成驼奶皂、防晒霜、润唇膏、精华液……近日,走进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一家蒙纯驼文化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初加工的驼奶皂静静地躺在晾晒架上,郭茂小心翼翼地一块一块儿的翻晒着。
作为定西药材中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三朵“金花”之一,陇西黄芪因条直、皮黄白、分枝少、味甘、粉性足,药用成分含量高而被誉为“芪中精品”。早在南北朝时期,药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记载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