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红色的活动花车缓缓行驶在人群中,花车上五名身着古代服饰的孩子在一处并不算宽敞的圆形台子上和围观民众互动,花车两侧人头攒动,人们不时鼓掌喝彩,忽然间风云突变,花车撑杆断裂,顶部的圆形高台瞬间倾翻,五名表演的孩子在人们的惊呼声中从花车上跌落……这一幕令人揪心的场景发生在元宵节的前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剪刀“扎进”脑门,斧头“劈断”胳膊,鲜红的“血液”自演员头上、脸上、身上流淌而下……随着癸卯新年的到来,彪悍又刺激的民间艺术——血社火,也在关中大地上“炸裂”开来,独特的“血腥”艺术让不少人直呼“中式恐怖”。
虽已临近立春,可是室外温度仍然徘徊在四五度,一般人还离不开电暖气,出去一会就冻的手凉脚冷。就在这样的天气下,在我的邻村集贤从初一就开始了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一一一打社火,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年轻小伙子为主力队员,脱去衣裳,赤搏上阵,去对方的阵营互相叫骂,以此激怒对方,最后达成同盟,以耍一场轰轰烈烈的社火为目的。
燃爆社火表演的小萌娃本报记者 张梦焕 张欢欢2月24日是正月十五,随着鼓声、喝彩声一波波传来,我市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社火巡演在城市街区上演,这场丰盛的民俗盛宴不仅让市民百姓大开眼界,更是提振了人们的精气神。
资料图:2月6日,社火团队在庙会上行进。图/新华社这个正月里,沉寂了几年的乡村社火重启,从走街串巷表演,到短视频平台传播,西北地区的社火精彩不断。其中,青海、甘肃、陕西多地的社火纷纷“出圈”。“社火娃”也因呆萌可爱,扮相有趣引起全网围观而走红。
2月4日,西安市西咸新区斗门街道荆寺村耍社火时突发意外,5名“社火娃”从芯子上掉落下来,据斗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回应媒体称,5个孩子均已留医院观察,身体状况平稳,但因为社火队没给“上芯子”的孩子买保险,他们的治疗、赔偿等费用可能是由社火队、村委会承担。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校园秦东镇滨河小学,将“非遗”文化植根于校园,萌芽于课堂,绽放于心中,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五月的初夏,万物生机勃发。
极目新闻记者 舒隆焕这个正月里,沉寂了几年的乡村社火重启,从走街串巷表演,到短视频平台传播,西北地区的社火精彩不断。其中,青海、甘肃、陕西多地的社火纷纷“出圈”。“社火娃”也因呆萌可爱,扮相有趣引起全网围观而走红。
高 炳锣鼓不响,庄稼不长。正月里,地处关中道的陕西蓝田县,社火耍起来了。正月初八,陈家沟村十岁娃刘童星,早早爬起床开始化装。戴上纱帽、挂上长须,小男孩成了秦腔戏《忠保国》里的“杨侍郎”。这天,陈家沟42个“芯子娃”坐上花车,全村巡游,惹得没选上的娃娃们眼红不已。
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古称陇州,是“中国社火文化之乡”。陇州社火历史悠久、特点鲜明,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县曹家湾镇流渠村有一支年轻的社火队,队员里最大的18岁,最小的12岁,许多孩子是第一次表演社火,却表演得活灵活现,受到村民热烈欢迎,成为黄土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小年,2025年“长安灯会”也将在这一天亮灯。陕西各大年货市集红火热闹,春节喜庆的氛围越来越浓烈。随着春节申遗成功,春节旅游中的非遗文化体验之旅成为热门选择。陕西拥有许多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花灯、年节社火、庙会等。
原标题:【时代记录】正月里的社火戴虎头帽的孩子跟着社火队员学打鼓。社火队员合影留念。社火队员练习“担社火”的步伐。卖力表演的社火队员。社火队员和村里的孩子互动玩耍。社火队伍的巡游表演吸引众多乡亲前来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