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佳园属万人以上特大型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体特殊,贫困劳动力基数大,宣威市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要求,坚持易地扶贫搬迁与后续发展“两手抓”、“同谋划”,先后引进数据线厂、锡箔纸厂、棉被加工厂等扶贫产业,让贫困劳动力楼上生活楼下上班。
记者:“这里是宣威市异地扶贫搬迁城区安置点复兴佳园,这里也是全市唯一一个超过上万人的安置点,在2019年的11月底,有24个乡镇街道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万二千人搬到了这里,那么随着这些搬迁户的入住,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学校、超市相继投入使用,在小区内布局了居民物业,餐饮、物流配送等生活服务,使得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满足了居民生活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也方便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
10月12日,云南省总工会在宣威市复兴街道复兴佳园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举行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仪式。本次活动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发挥工会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中的作用,让工会更好为职工服务。
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环境整洁优美的复兴佳园小区。 复兴佳园小区是宣威市唯一一个易地扶贫搬迁万人以上的安置区,安置了来自宣威市24个乡(镇、街道)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3773户、12495人,于2019年11月建成,12月20日全部搬迁入住。
同泽社区是宣威市热水镇唯一一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社区积极建设产业扶贫工厂,引进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商贸产业,让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生活有保障,实现脱贫致富。
宣威市扯卓河水库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宣威市认真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全面开展扯卓河水库工程征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有关政策,以让水库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为工作目标,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
瑞锦社区是宣威市东山镇易地扶贫搬迁集镇集中安置点,自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引领社区治理、完善民生服务的强大动能,着力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帮助搬迁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开启幸福新生活。提升“三个组织化”,拓宽增收渠道,敲开群众“致富门”。
近三年,宣威市搬迁安置办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的移民工作总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乡村振兴,以“五强化”助力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深入走访调研,优化提升设计方案。
原标题:宣威:让群众在“幸福里”就业创业云南日报记者 张雯 通讯员 董娅娟宣威市复兴街道成立于2019年10月,辖区常住人口3.5万人。其中复兴佳园有来自全市24个乡镇(街道)的搬迁群众12495人,是全国特大型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
数据线加工厂负责人何丹介绍:“自扶贫工厂正式运转2月余来,宣威供电局城区供电所已经主动上门服务3次,详细查看工厂设备用电情况、检查电力线路设备运行情况、了解每月用电量增长情况等,因为有了电力工人的经常检查和维护,自我们开工以来没有出现过用电问题, 保障了我们的产量,也保障了贫困户
解决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是精准扶贫的第一要务,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宣威市采取多种措施,坚持精准识别、精准施策,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住房问题,让广大群众住有所居,安居乐业。
2023年以来,宣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火腿之乡石榴红,籽籽同心跟党走”为创建主题,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不断巩固提升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永安村田园综合体在建项目。
在宣威市来宾街道虎头社区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葡萄种植大棚内,当地农民在锄草(3月30日摄)。近年来,云南省宣威市积极引进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安置点引入服装、商超等企业吸纳就业,多措并举带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