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年八月初九,玄武门事变发生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李世民,从此,大唐王朝迎来了属于李世民的时代。谁知,正当李世民准备大展拳脚时,东突厥知道唐朝发生政变导致权力更迭后,认为有机可乘,颉利可汗遂于八月十九日发兵十余万,进攻泾州。
#头条创作挑战赛#说到唐朝,在盛世繁华、武德充沛的背后,总让人忍不住想到一个尴尬的事实,那就是老李家的国都长安,实在是忒脆了点。国都沦陷对别的朝代是生死考验,对于唐朝来说那是常规操作,无须大惊小怪在古代,国都基本就象征着一个王朝的一切。因此一旦国都陷落,基本就相当于要改朝换代了。
读历史,如果光从字面上理解往往让人堕入云山雾罩,比如李世民与颉利可汗的“渭水之盟”。正如题干所问,人家颉利可汗对李世民形成碾压式优势,一顿箭雨就能将他射成刺猬,为何莫名其妙地吓跑了?这件事发生在武德九年的八月,跟往年一样,颉利可汗又来汉地打草谷了。
编者按:“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唐代边塞诗人卢纶的这首《塞下曲》,想必很多读者是耳熟能详的。《夜袭阴山》的故事还要从“渭水之盟”讲起,“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是指唐朝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事件。
三晋城邑,名源何处?连缀历史,窥见华夏。《山西话》“地名背后山西史”系列节目,本期讲述“定襄”地名的由来。定襄:为什么这个名字难舍弃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中原王朝无暇顾及边塞,塞外草原上的定襄县治逐步内迁。定襄得名甚早。西汉时,设定襄郡,辖境相当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卓资等地。
兄弟反目,分道扬镳吐谷(yù,下同)浑,是中国古时由吐谷浑族在西北地区所建地方政权,“吐谷浑”是鲜卑语,意为“泥土、尘土”。提起吐谷浑,就必须从中国的一支古老民族——鲜卑,说起!鲜卑,源自与匈奴并存的东胡,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地区,过着刀耕火种的游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