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家长在一起议论孩子的成绩,考的好的,家长满面春光,考的不好的,家长垂头丧气。学习的意义我们从“学”这个字上就可以看出,“学”字,上面是觉悟的“觉”,下面是个“子”,就是想孩子通过学习获得真正的觉悟,这真正的觉悟是指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也是指为社会所应尽的责任,寓意为有远大的志向、博学、见多识广、团结、恢宏大度、恩泽于民。
小时候,我们在学校都玩过“传话游戏”。第一个同学悄悄说的一句话,经过几十个同学的传递,到最后,这句话已经面目全非了。孔子的学问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经过几千年 的传递,虽然,每个字都在,可是,意思已经面目全非。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大学》,其实都已经不是孔子的原意。
提要:“尔”作主语和宾语时,译为“你(的)你们(的)”。作指示代词时,译为“这(样)那(样)”。作助词时有三种情况:①用作动词、形容词词尾,译为“的、地、着”;②同“耳”,罢了,而已;③表三种语气,可译为“了,呢”。
笔者理解的学问是道德文章、是义理、是考据、是辞章,是学术研究的真知灼见,是神采飞扬的文学佳作,是讲道德谈学问的精彩论述,在深邃与优雅相间、严肃与幽默同步、小情愫与大情怀兼具的字里行间,折射出人性与智慧的光芒,这才是真学问。
《论语》开篇第一字,“学而时习之”的“学”字,是整篇的主题。繁体的“学”——“學”,上部中间是个“爻”字。“爻”是八卦的阴阳符号。说明“学”的内容,就是以易经为首的圣人经典教言。上部左右是一双手。小篆之前,双手都是由上至下。说明在先秦尚有圣人住世,亲手捧着“爻”来人间传经布道。
【原文】子曰:“为命①,裨谌②草创之,世叔③讨论之,行人④子羽⑤修饰之,东里⑥子产润色之。”【注释】①命:旧注指诸侯会盟之辞,即外交辞令。②裨谌(bìchén):人名,郑国的大夫。③世叔:《左传》作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
——《礼记·文王世子》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学好汉语言,弘扬中华文化是每一公民的义务。1946年,在旧金山的《联合国宪章》的签字仪式上,各国代表需要用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或者汉语这五大语种在宪章上签字。
帐中灯焰北宋名臣范仲淹年轻时,刻苦学习,每每点灯学至深夜,以至于灯烟将帷帐的顶都熏黑了。后来范仲淹官居宰相,他的夫人拿帷帐给儿子看:“尔父少时勤学,灯焰之迹也。”佣作读书匡衡少时好学,他的家乡有一户富人家藏书极多,他就去给人家打工,但不要钱,只要把书借给他读就可以。
【成语名字】: 戚戚具尔【成语拼音】: qī qī jù ěr【成语释义】: 戚戚:互相亲爱的样子;具:俱,都;尔:迩,靠近;指兄弟友爱。【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成语用法】: 作定语;指兄弟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