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沆瀣一气【成语拼音】:hàng xiè yī qì【成语注音】:ㄏㄤˋ ㄒㄧㄝ ˋ ㄧ ㄑㄧˋ【成语释义】:沆瀣:夜间的水汽。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成语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目前,上海人民正在与病毒搏斗,全国人民也和上海人民“一起守沪”,期间,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例,也有诸如人体解剖学教授分猪肉,防疫志愿者“翻栏杆”等许许多多温情脉脉的瞬间——只要大家和衷共济,勠力同心,胜利可期!
【来源:新甘肃】“沆瀣一气”中的“沆瀣”并不是指水汽、露水,而是指两个人:崔沆、崔瀣。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记载在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说是在唐僖宗年代的一次科举考试中,有个叫崔瀣的考生,才华出众、能力超群,很被众人看好。等到了放榜那天,崔瀣果然不负众望。
上海交大:全校师生“沆瀣一气、团结向前”?成语“沆瀣一气”:褒义还是贬义?近年来,高校躺枪的事时有发生,比如北大校长的鸿鹄之志。这两天,上海交大的一则网文,又酿成网友们相互逗乐的盛宴大餐。网文出自“上海交大自动化”的《我们的抗疫手记 校友篇》。
“沆瀣一气”是如今比较常见的一个贬义词,用以讽刺那些勾结在一起做坏事的人。“沆瀣”两个字都是三点水,很明显和水有关。“沆瀣”的本意是指夜间的水汽、露水。那按照这个意思,“沆瀣”和一气连起来不应该是洁净、清香的意思吗?怎么就是污垢、臭气的意思了呢?
出生于唐朝盐商家庭的黄巢,并没有因为家境优渥,而成为纨绔子弟,反而喜爱读书崇尚科举,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长大后立志要入朝为官。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黄巢顺利的通过了乡试,参加了会试,并成为最终候选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