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八十年代,脑海里不经意间弹出了“单纯”与“美好”,这种单纯与美好,伴随着青涩校园的清新,那时的学生衣着朴素,神态自然美好,略带些许懵懂,军绿的衣服和斜挎包,镶着小白边的深蓝的运动服,白色的衬衫,浅色的网格裙,颜色的记忆总会有一丝丝忧愁,当青春不再,无论你在何时何地抛洒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还可以从照片里面寻找那时的一幕又一幕的记忆与纯真。
这组照片美好到让人落泪:回不去了,80年代的中学青春。看完泪奔了,真的回不去的青涩岁月。自己的衣服都是捡的哥哥的,夏天午休为躲学校检查和老师捉迷藏,偷家里的粮票换冰棍,最喜欢吃小豆的和红果的,最喜欢喝的是北冰洋汽水,冬天到了借了辆板车和哥哥下午四点排队买大白菜,晚上七点才装车,好几百斤,一个骑一个推,到家搬完9点多了,妈妈做的饭最香,现在只能在梦里回味。
八十年代,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成绩好的就选择报考中专,学制2一3年不等。毕业后国家安排就业,统称为“吃国家粮”,“铁饭碗”。很多农村孩子或家庭困难的,都选择了这条路。但是这条路限制了人的成长和潜能,很多非常聪明的孩子就这样被埋没了。你觉得呢?
八十年代中期,一大批农家子弟报考中师、中专,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可以转为商品粮户口,脱离农村。那批人学历的起点尽管不高,但当时因为中师、中专招收名额少,所以考上的都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同学。当然,也由于自身起点低,农家子弟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向上升迀进步的路径也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