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 报道10月14日,在潍坊市寒亭区,一家风筝作坊展示风筝文创产品。潍坊市有悠久的风筝制作历史,当地一代代风筝艺人传承“扎、糊、绘、放”四大风筝制作技艺,并不断改进创新。如今,潍坊风筝类别多样,产业发展兴旺。
潍坊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在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的寒亭区,有这样一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扎制风筝“精雕细琢每一道工艺”,作品的“神韵”是他孜孜以求的境界。随着创新理念和团队运作的成熟,跨界融合成为他独有的标签。
近日,山东省潍坊市的传统风筝制作工坊和现代风筝生产企业忙着制造风筝产品,满足春季风筝市场需求。潍坊有制作风筝的悠久传统,共有风筝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8万人。潍坊风筝年销售额20多亿元,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潍坊被誉为“世界风筝之都”,在潍坊风筝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项的寒亭区,有这样一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他扎制风筝时“精雕细琢每一道工艺”,对作品的“神韵”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随着创新理念的深化和团队运作的日益成熟,跨界融合成为他独有的特色标签。
海外网 李 萌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村民在制作风筝。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摄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24日上午,“潍坊国际风筝会暨潍坊风筝嘉年华”全球发布会在人民日报社举办,旨在进一步扩大潍坊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些风筝手工艺人在立足传统风筝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将风筝的扎制技艺与现代流行元素相融合,使风筝产业的结构不断优化创新,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在他们的努力之下,传统非遗技术在守正创新中更好地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杨红卫扎制“兔”风筝。兔年即将到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红卫格外忙碌,她将潍坊传统年画与潍坊传统风筝相结合,扎制出造型精美、颜色鲜艳的“兔”风筝,一只只承载着美好寓意的“兔”风筝飞入千家万户,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玉兔送福”风筝。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在潍坊,万物皆可上天。2024潍坊风筝嘉年华暨第41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举办在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近期正忙于创作一款“峱宝宝”造型的巨型风筝,该风筝将在风筝会上亮相。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7月10日上午,在寒亭区杨家埠梦里水乡山东华誉非遗传承研习所,由市残联主办的潍坊市残疾人风筝扎制技艺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全市的10名残疾人参加了培训。 据了解,在为期10天的培训期内,活动主办方还为学员们准备了“手艺人职业素质”培训。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11月6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寒亭区寒亭街道潍县路社区的郭洪利工作室风筝手工坊,耳边是缝纫机“哒哒哒”的声音。“天冷了不爱出去,工作也不好找,社区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工作机会,一天能做200个左右风筝,在家门口工作,真是太暖心了。”居民崔奎奎高兴地说。
国庆假期,在2024潍坊风筝嘉年华活动现场,一条色彩艳丽的“中国龙”风筝在空中飞舞,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永训及其团队专门设计扎制的龙头蜈蚣风筝。
先辈传下来的手艺春节将近,翻日历的频率较高,一翻不打紧,发现再过几日就是小年了。如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天天似过年,但忙年的仪式却不可少。“今年还做肉丸吗?太麻烦了。”我问母亲。母亲说:“做一点吧。买的哪有自己做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