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新婚爱人们选择古老而传统的水上婚礼,在一条寓意长长久久的9.9里长乡村水道,静谧而浪漫地驶向幸福彼岸,重现疍家婚礼仪式,这是何等的浪漫?据悉,水上婚嫁是珠海斗门水乡一种流行了数百年的传统民俗,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
2024年2月11日,大年初二,珠海斗门旧街举行舞龙醒狮展演活动,锣鼓喧天闹新春。今年春节,珠海市斗门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包括踏春赏花、非遗展演、潮玩乐游、年俗体验、特色美食等几十种活动,为市民游客打造一个欢乐无比的新年盛典。
俗话说,“北风起,吃腊味。”每逢秋冬时节,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横山街总是飘起阵阵腊味香,莲洲“四大美食”之一的横山鸭扎包成为人们饭桌上的主角。自清朝光绪年间被发掘,到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正式得名,横山鸭扎包历经百余年,承载着珠海乃至大湾区人们记忆中“家”的味道。
服饰妆造、花船景造、摄影摄像、乡村宴席……即日起,珠海市斗门区第十三届“斗门水上婚嫁习俗”集体婚礼活动报名通道正式开启,报名时间为2024年10月16日-10月25日,征集的男女双方年龄不限,国籍和户籍不限,共10对新人。
3月31日,珠海科技学院(以下简称:珠科)在国学园区举行了“赓续中华文脉,谱写青春华章”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超3000名学生沉浸式体验全国各地的非遗技艺。这股由英歌舞、潮州大锣鼓、舞龙舞狮等传统项目组成的“非遗巡游风”刮进校园,成为该校一堂特别的思政课。
12月15日,“共同的守望: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展”在珠海市文化馆展览厅开幕。此次展览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人文社科知识,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端午佳节,龙游大湾;八龙出海,各展英姿。6月10日端午节,在珠海市金湾区,一场海上龙舟赛吸引全城目光。8条由当地各镇组建的龙舟队整装齐发,舟如离弦之箭,矫若游龙出海,上演了一场海上“狂飙”的龙舟大戏。海上锣鼓喧天,岸边人声鼎沸。
今年以来,英歌舞、潮州大锣鼓、舞龙舞狮等传统非遗文化风靡全国,如今这股“非遗巡游风”也刮到了广东高校。近日,珠海科技学院在学校国学园区举办第二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超3000名学生参加,沉浸式体验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技艺。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市委“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部署要求,共同传承保护、守正创新,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绽放,“武动珠海”珠海市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在珠海传媒集团演播大厅举行。
近日,珠海大万山岛举办“天后诞”庆典,这是岛上一年当中最重要、最热闹的日子,也是珠海万山群岛民俗文化旅游季的“重头戏”之一。英歌舞、龙狮采青、粤剧表演……精彩的传统民俗文化表演,点燃了“五一”假期海岛旅游的热度。“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
“水上新娘的字再往上调一下”“男主角和女主角走位再来一遍”……10月16日,南方+记者走进珠海大剧院,提前探营第四届珠海艺术节开幕大戏《水上新娘》的排练现场。南方+记者看到整个剧组正在加紧排练,为艺术节开幕作最后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