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懂军事看战争片的小伙伴都知道,一般军队都是按照军、师、旅、团、营五个基本的编制进行作战的,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按照这种编制进行,不过熟悉抗战的人却发现,日本不仅军衔上有大佐之类的佐级军衔,就连军队都是什么联队、旅团、师团进行作战划分的,很多人并不清楚联队、旅团和师团到底相当于五个基本编制中的哪一种,也有直接视为团、旅、师的。
侵华日军将领阿部规秀中将和中村正雄少将都是日本陆军旅团长级别将领,前者任日军驻蒙军独立第二混成旅旅团长,后者任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长,本文之所以把二人并列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毙命于中国战场,而且时间都是在1939年的冬天,更为巧合的是,二人都是被炮弹炸成重伤而亡,所不同的是,阿部规秀是被共产党军队击毙的,而中村正雄则是被国民党军队击毙的。
抗战片一直是一个很受欢迎的剧种。好的作品层出不穷,《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电影《太行山上》,都是代表作。但是很多人在观看的时候,有很多疑惑,日军一个旅团有多少人?一个师团有多少人?少佐大佐都是什么官职?今天我们来一一介绍。日军陆军编制奇特:从分队到师团在二战时独树一帜。
在中国的抗日片里,《亮剑》是无可争议的一座丰碑,该剧虽已播出多年,但至今仍然热度不减,甚至还能经常出新梗、鬼畜和网络热词,剧中的很多人物也很让人印象深刻,比如里面的山本一木大佐,就是“山本,我X你仙人”的那个山本。
侵华日军将领谷实夫少将,是一个年龄大资历老的“老鬼子”,曾以第九师团参谋长之职,参加了“一.二八淞沪会战”,以第七师团步兵第13旅团长之职,率部入侵中国东北,1935年4月就被转入预备役,直到1945年3月9日被重新征召出山,出任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团长,日本战败投降后,率部在湖南岳阳缴械投降。
侵华日军将领松井节少将,曾以第一零九师团第118旅团步兵第136联队长、第二十四师团步兵团长、第十一军第10野战补充队长和第六方面军独立混成第85旅团长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率领独立混成第85旅团官兵,在湖北应城县缴械投降。
最早为1904年在金州设立的关东守备军司令部,1907年隶属于关东都督府陆军部,1919年正式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七七事变”前辖第一、第二、第四、第十二师团,独立混成第1、11旅团,骑兵集团、骑兵第4旅团,第1、2、3、4、5独立守备队、第二飞行集团以及直属铁道部队、宪兵部队和旅顺要塞司令部,总兵力约20万人,司令部驻地在长春。
而且根据当时日本部队的规定,师团中最高的长官便是中将,也就是他们所谓的师团长,而一个旅团最高的指挥官便是少将级别,当年有一个出了名的人叫做石原莞尔,当时完全可以有作师团长的资格,但是因为他被上级误认为资历还不够,所以无法出任,但是如果出任下一级职务是又有一点埋汰,所以他没有任何的
二战时期日军的军衔看上去十分特别,初一看还很唬人,有的人不知道是真不懂,而是把网友都当傻子,万分吹捧旧日本军衔,比如像《日军的大佐有多牛,给个少将都不换》,大肆吹捧日本的大佐级军官,说得好像天上有、地上无似的,而且传播量十分广泛。
侵华日军将领长谷部照吾少将,是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的最主要将领之一,时任第二师团步兵第3旅团长,该旅团司令部及所辖步兵第4联队,当时都驻屯在吉林长春,“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长谷部照吾接到紧急电令,率领所部袭击了驻屯长春的东北军,其后又向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和哈尔滨等地进犯,犯下了一系列战争罪行。
1937年9月,著名《东史郎日记》的作者随第16师团在大沽登陆投入侵华战场,随即参加子牙河作战。二战时日本陆军地面作战部队组织结构是:总军——方面军——军——师团、独立混成旅团等——步兵旅团/步兵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