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李慧子 练才榕 说起绣球,很多人都会想到电影《刘三姐》中,壮族少女刘三姐一边吟唱山歌,一边深情款款地将绣球抛给心上人阿牛的经典画面。2012年,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被日新月异的高科技包围,在忙碌工作中与速度、效率较劲。很难去想象还有那么一批人,不被外界的“快速”发展所影响,而是坚守本心静静守护着逐渐凋零的每一门手艺。绣球、壮锦、壮族麽乜、麦秆花篮......
七夕是颇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而绣球则常被视作爱情的信物。8月7日,在七夕到来之前,《恋与深空》开启“靖西壮族绣球”联动活动,携手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代表传承人黄肖琴和赵金玉、靖西壮族博物馆馆长卢山,从游戏内融合还原到游戏外科普宣传,让全球玩家感受中国非遗之美。
中新网桂林11月9日电 题:多种非遗技艺亮相广西桂林 展示非遗魅力作者 蒋丰慧 涂丽莎“参加活动增加了‘靖西绣娘’劳务品牌的宣传,而且这里有院校学生参加活动,能让他们看见我们的产品,让绣球商品‘扩圈’。”近日,靖西壮族绣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秀芬在广西桂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新社百色1月16日电 题:壮乡千年非遗古韵添今风 成中外年轻人“新宠”作者 张广权临近春节,走进广西靖西市绣球工坊绣蕴坊,各式精美绣球制品琳琅满目。工坊内,五彩斑斓的丝线、绸缎摆满桌面。绣娘们神情专注,双手上下翻飞,丝线在指尖舞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王羽璋)靖西市位于广西西南部,地处中越边境,因制作绣球而闻名,被誉为“绣球之乡”。说起绣球,很多人都会想到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一边吟唱山歌,一边深情款款地将绣球抛给心上人阿牛的经典画面。
中新社广西靖西9月3日电 题:壮族爱情信物赶新潮 小绣球闯出大市场中新社记者 黄艳梅走进广西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如同走进一座“活的壮族博物馆”。这里奇峰秀美,山水如画,民俗风情浓郁,随处可见绣球元素。当地民众穿着民族服饰坐在家门口缝织绣球的场景,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央广网南宁11月10日消息(记者梁瑜琳)11月10日,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学青会”)赛场里激战正酣,赛场外同样热闹非凡。在学青会运动员村非遗展示中心,剪纸、绣球、壮锦、武陵牛角制品等具有广西特色、南宁特点的非遗手工艺产品集中亮相,吸引了不少运动员前来参观体验。
广西靖西市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有制作绣球的悠久历史,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传统的绣球制作,分为浆布制板、绘画图案、手工绣花、内衬制作、剪裁绣片、填充缝合、组合成型、串珠流苏装饰等8个步骤。根据不同用途,表面绣有各种纹样,内部可填充香料或中草药。
中新网南宁9月8日电(俞靖)“2024中外媒体看西部陆海新通道”采访团一行,7日相继走进位于南宁市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壮锦博物馆,以逛文博、体验壮乡手作等形式,近距离感受广西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图为采访团成员在广西壮锦博物馆体验做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