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1日,新绛县三泉镇东林陀村王某家中位于本村村中的节孝牌坊下面的四尊石狮被盗,石狮子高约1米,狮子身下底座长64.5公分,宽38.5公分,均为清朝咸丰年间制造,价位不菲,当时因无任何线索,侦破工作被迫中断,20年来几任刑警人前赴后继,2015年3月,终于在上海市青浦区发现将其中一对石狮,隧将其追回。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11月30日讯 明溪县滴水岩又名玉虚洞,位于县城东北3公里处,为石灰岩溶洞。盛夏伫立洞口,凉风拂面,沁人心脾,是三明市“十佳风景区”之一。这样一个旅游胜地由一对石狮子和石鼓“守护”着,没想到这对“守护神”竟成为了小偷的盗窃目标。
石狮,在如今并不少见。由大理石或青石雕刻而成的狮子,往往成对出现在大门前,在各大机关机构、宫殿园林以及豪门住宅前最为常见,被赋予驱邪镇宅、吉祥美好的寓意。当我们行走在神州大地,在各个城市、名胜古迹中,总会发现一对对神态各异、形象也千差万别的石狮,或立或蹲或踞,把守大门,坐镇一方。
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于“坊”中,坊门多制成牌楼式,上面写着坊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脚上都夹放着一对大石块,以防风抗震。为避免单一,工匠们在大石块上雕刻出狮子、麒麟、海兽等动物,既美观,又有纳福招瑞的吉祥寓意。这便是用瑞兽来护卫大门的雏形。宋元以来,坊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有钱人家为了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璀璨历史,从古至今,诞生过无数珍宝,每个朝代都有属于每个朝代的独家记忆,但是到了现代,许多文物却遭受到了自己本不该遭受到的动荡,甚至“摧残”!它们本该是我们捧在手心的宝贝,为何遭到如此下场呢?
数千名陈氏族人聚集在村里为“回家”的石狮子庆贺。 本报记者 郭庆文 摄石狮子归来,陈集村村民奔走相告,失而复得的喜悦溢于言表。5日上午,数十名陈氏族人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并将锦旗送到阳谷县公安局。 当天上午,从聊城、阳谷各地回到老家的数千名陈氏族人们聚集在村里,为找回的石狮子庆贺。
狮子来到中国,要感谢东汉时期出使西域的张骞,汉武帝时期,汉朝希望联合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便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丝绸之路”的开通,联通了中国与中亚各地的关系,不仅将丝绸、青铜器、玉器等传入了西域,也给当时的中国带回了不少新奇东西。
著名诗人臧克家在他的诗歌《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在诗人看来,生和死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人生存在的价值不在于形式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当一个人的存在是为了让他人生存下去,是为了救人于危难,那么,即使他的生命很短暂,瞬间也会变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