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地域特性很早就引起了古之学者的注意。《汉书·地理志》与应邵的《风俗通义》等,就把一地之山川形胜与一地文化的特征结合起来。刘勰《文心雕龙》追溯屈原何以能“洞监《风》《骚》之情”,也认为得之于“江山之助”。
独特的地理空间,千年的历史绵延,造就了丰富的岭南文化。近日,广州大学文学地理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曾大兴教授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上,通过追溯岭南文化的来源、梳理岭南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大家一起感受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下是演讲主要内容。曾大兴教授在演讲中。
10月2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客户端主办的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广州南方传媒大厦召开。这次座谈会邀请到文化领域的学界嘉宾、青年KOL代表等,围绕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创造性活化展开深入探讨。
早茶文化在广东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金羊网资料图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在官网公布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立法工作计划草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宁玉瑛佛山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文化创新的春风吹拂着古老的街巷,唤醒了沉睡的历史记忆,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罗行墟与佛山创意产业园,作为佛山市文化传承创新的两个典型代表,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为探讨岭南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8月1日,首届岭南文化湾区论坛在广州市黄埔区隆重举行,吸引了全国各地近300位知名专家和文化大咖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专家献策等形式,共同探索岭南文化的未来发展路径。
10月21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客户端主办的岭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广州南方传媒大厦召开。这次研讨会邀请到文化领域的学界嘉宾、青年KOL代表等,围绕岭南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创造性活化展开深入探讨。叶小利是广东嘉应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讲师。
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均表达出这样一种共识:舞剧《咏春》是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部典型之作,凸显了广东抓好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多途径多举措激发岭南文化时代活力的积极态势,是深圳完善的文艺精品创作机制催生出的标杆作品,亦是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的有益探索。
■史怀刚明代之前岭南区域相较于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因自知其不足,所以造就了岭南先民谦卑的心态,他们向中原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闽台文化及海外文化学习,集萃其精华以为我所用,展现出强烈的创新精神。
该书以荣贻生、陈五举等厨师的人生传奇及饮食传承为线索,聚焦沉潜于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近代岭南美食文化流变过程,描摹中国近百年的社会变迁和世态人情,书写中国人共有的朴质的家国情怀和继承传统、改革创新的人文风骨。
原标题:经典新传承,科技新力量,出海新路径 广东奋力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广州,珠江,白鹅潭畔,一座形如“巨轮”的建筑在波光水影中逐渐成型。按照计划,这座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的“巨轮”将在2023年8月完工,成为岭南文化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储冬爱■储冬爱 李丽娜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文化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乡村变迁具有突出的标本意义。进入新时代,乡村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内容、主体及其文化心理具有怎样的特征?地方民俗文化传统如何实现新发展?
广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广府一带到处可见。广府建筑、广府歌舞、广府集会、广府风俗、广府艺术、广府思潮,而岭南文化的原住民百越的文化并没有消失,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在如今的岭南广府文化中,这也是广府人引以为豪的地方。三江不枯竭,百越的文明就不会消失,它将在历史的洪流中不断地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