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会一圈一圈地长大,从而留下年轮,年轮不仅能记录树木的年龄,还能反应树木成长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因此对科学家来说非常重要。但除了树木之外,我们也能在鱼的体内发现“年轮”一样的结构,它们同样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结构被称为耳石(Otoliths)。
很多人都听说过“吃鱼对健康有好处”,但具体吃鱼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却说不清楚。营养专家们常说,吃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四条腿指的是畜类,比如猪、牛、羊等,两条腿指的是禽类,比如鸡鸭鹅等,而没有腿的说的就是“鱼”。
鱼类如何使用与人类等哺乳动物不同的大脑回路来进行导航?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以色列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博士生里尔·科恩和同事们为15条金鱼分别配备了一个电子头套,这个头套看起来像“电子鱼”会戴的装置。
裂唇鱼。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段对话其实并不算诡辩,而是中国古人对大脑功能的初步认知,也就是确认人和动物的情绪和认知是如何产生和表现的,人依靠什么来识别他人和物体,以及判断动物和他人是愉快、痛苦还是恐惧。识别这些,是大脑的功能。
参考消息网4月10日报道据日本《朝日新闻》网站3月31日报道,研究表明:鱼能识别镜子里和照片上自己的脸。一项研究发现,鱼不仅能识别镜子里的自己,也能识别照片上的自己。大阪公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展示了一些鱼的照片,但对这些照片进行了涂抹,以便喉咙部位出现代表寄生物的污渍。
如今多彩动物世界的“蓝图”,5亿多年前已经画好?“生命之树”最初的枝干何时出现?在我国云南中部,有一个世界级的化石宝库——澄江化石地,它记载了五亿多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故事,是研究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场所。
参考消息网6月15日报道美国《发现》杂志网站6月9日刊登题为《鱼类会感到疼痛吗?》的文章,作者是埃夫丽·赫特。全文编译如下:人们经常认为鱼类不会感到疼痛。不管你是认为鱼会感到疼痛还是认为它们不会,答案对你来说似乎都很明显。但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争论这个问题。鱼类有疼痛感受器吗?
4月21日,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一款软体仿生鱼,模仿蝠鲼(俗称“魔鬼鱼”)的体态,翼展1米,取名“文鳐”。虽然在空气中的“体重”达到35斤,但在水里游动却是灵活无比,令人真假难辨。
在中国人的餐桌中,鱼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食材,通过煎、炸、烤、炖等多种烹饪方式,就能把一道简单的鱼做成美味佳肴。可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已经是煮熟的鱼,为什么它还依旧能够疯狂地挣扎呢?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鱼在进化过程中,大多数拥有两道天然的防御屏障,一个是黏液,一个就鳞片。同样的道理,有些鱼种,却另辟蹊径,如电鳐目的鱼类,能放电,可以通过电击来保护自己,这些其实都是在鱼类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自然选择的结果。
1998年,一艘水泥船正打算驶入悉尼港,就在此时船突然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猛地震动了一下。船员们忙跑到甲板上查看,只见船头前面是一只外形怪异的巨大的“鱼头”,单这个“鱼头”的长宽就都在2米以上,难道是被船把头和它的身体撞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