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拜完父母,杨妞花站在山上,望向远方的群山。本版图片均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雅娟/摄今年11月底,这是杨妞花第九次回到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家乡。2021年第一次回到老家时,那一天,杨妞花被家里人拉着吃了11顿饭,吃炖鸡、喝鸡汤。舅舅家、叔叔家、堂哥家……家家都得去。
12月19日,拐卖17名儿童的余华英终获死刑。20日,当年被其拐卖的儿童之一杨妞花和姐姐桑英按照预定计划一起回老家祭拜父母。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小妥倮村,在杨妞花的朦胧记忆里,那个站在猪圈上可以看到一个山洞的村庄,如今变得无比清晰。
“阿布代,阿布代(苗语:外婆)”。杨妞花像小时候一样叫着外婆,抱着外婆撒娇。 外婆85岁生日那天,杨妞花带着养父一同到贵州织金县给外婆庆生。“外婆在想女儿,我也在想妈妈。”杨妞花说,她想把外婆的生日办得开开心心的,弥补自己的遗憾,也弥补外婆的遗憾。
痛哭的杨妞花贵阳,一座西南边陲的城市,却在2024年的深秋,因为一起拐卖儿童案的重审,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法庭外,人潮涌动,有记者的长枪短炮,有举着寻人启事、哭喊着孩子名字的父母,还有那些沉默着、眼神却写满故事的寻亲者。法庭外的杨妞花他们的命运都是因为一个人贩子而彻底改变的。
贵州、河北,两个相距千里的地方,是杨妞花的两个故乡。杨妞花5岁之前的童年在贵州,5岁之后的人生是河北,31岁之后,是贵州、河北的“双城人生”。这是一个因为“被拐”,而被改变的人生。10月25日,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一审宣判,杨妞花被人贩子伤害的一生,该到人贩子“血偿”的时候了。
杨妞花与家人团聚第四年,前三年和姐姐一家,分别在河北,贵州,江苏过年。妞花说以后每年过年都会在河北邯郸,不为别的,就为物价便宜!自从人贩子终审送上断头台,妞花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大石头。她和姐姐经常一起直播带货,带姐姐去北京参加了电视颁奖典礼,还去了天安门。
农历腊月二十,杨妞花一家从河北邯郸连夜驱车17个小时,赶往江苏南通,终于没有被风雨冰雪路挡住重逢的脚步。而为了迎接杨妞花一家,姐姐家去年还重新装修了房子。这是杨妞花和姐姐杨桑英重逢的第三个年头。像这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是杨妞花5岁被拐后,姐妹俩天天期盼的事。
“我想要一副织毛衣的签子。”1995年,时年5岁的杨妞花有一个这样的小心愿。她牵着邻居家小姐妹,跟着对方的妈妈余华英一同外出买毛衣签子,她答应姐姐桑英,“回来也给你带。”余华英带着杨妞花,从贵州贵阳一路辗转到达河北邯郸,将她卖了2500元。年幼的杨妞花不懂什么是“拐卖”。
大象新闻记者 陶沄淏“当庭宣判,余华英得到的还是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是终审,这是最后一战。”12月19日14时左右,杨妞花和姐姐桑英走出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她用了平生最大的力气,向在场的寻亲家长和媒体记者,宣读了余华英拐卖儿童案重审二审的判决结果。
直新闻按1995年初冬,年仅5岁的杨妞花在贵州贵阳被人贩子余华英拐卖至远隔千里的河北邯郸。尽管年纪尚小,妞花清楚地记得自己和父母的名字,以及外婆“阿不带”的昵称。人贩子精心编制的谎言,让妞花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
12月19日下午,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在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迎来二审宣判,法院驳回余华英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20日上午,杨妞花回到家乡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杨妞花的堂妹称,听到庭审结果时忍不住流泪:“但还是有很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