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大国发院】在当今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中国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备受瞩目,其不仅关乎国内的繁荣稳定,更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2025年中国经济怎么看?
在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贸易保护主义逐渐升级,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在《中国2049:走向世界经济强国》一书中,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多位学者,一同聚焦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老龄化、居民消费、人工智能、创新能力等15个研究课题,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趋势及特征、影响与挑战,提供可行性改革意见,客观回答中国过去40年经济上取得的成绩和未来30年中国经济将遇到的新挑战,以及采取哪些措施保障中国经济平稳增长。
来源:【北大国发院】一、对外开放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提高总要素生产力,背后的关键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经济创新、企业创新、行业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决定创新发展的因素很多。以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頔 北京报道12月29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启动首个“商学共创日”,并举办了以“中国经济2025”为主题的承泽商学第14期暨国发E23新知论坛第2期活动。与会专家认为,2024年第四季度我国GDP增速或将达到5.0%—5.
来源:【北大国发院】Part.0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发院”)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学院,前身是1994年由林毅夫、易纲、海闻、张维迎等学者联合创办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去年“新三样”产品取得亮眼成绩,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时今年政府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但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困扰。
2025年1月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简史》一书撰写的序言《上海,历史机遇的承载者》,黄益平在序言中指出:“将上海建设成为与伦敦、纽约三足鼎立的全球金融中心是上海和中国的历史机遇和使命,是中国走向经济和金
李超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从稳增长和稳物价的角度看,展望2025年,我国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可能加大,其中,降准幅度和频率可能加大。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目前看,我国的政策似乎更擅长支持投资和供给,可以考虑改变政策思路,大张旗鼓地支持消费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