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最温柔,日间留下夏天,日落携带秋风。立秋时节立秋之后,气清风寒万物变色,早晚凉风时至,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此时,应顺应时令,重视养生。老年人在精神调养、衣食住行、疾病防治等方面注意调养,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强抗病能力,即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从立秋起便进入秋季了,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秋天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秋天是冷热气候转换的过度季节,秋风起,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要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秋季天气多变又容易干燥,此时调养身心尤为重要。饮食上宜减辛增酸,滋养肺脏。起居调适,早睡早起,保持平和心态,一起来看看烟台市消协科普的秋季养生小知识。
立秋过后,气温逐渐转为降温趋势,虽然早晚气候凉爽,但人们却极易感到倦怠、乏力。秋季五行属金,与肺脏相对应,主气为燥,是旧病易复发的季节。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应顺应四时变化,适当进行调理。
秋季的养生保健,我国历代医学经典中多有记载,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季昼夜温差拉大,环境温度变化会影响身体,因此养生要有针对性的防护。防凉。这个季节如不注意保暖,冷空气会刺激皮肤,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无力抵御寒邪,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建议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应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衣长裤入睡。防燥。
极目新闻记者 晏雯见习记者 赵雪纯通讯员 万凌翔虽已立秋,但近日35℃的高温仍让广大市民感觉不到凉意。傍晚,商场里纳凉的市民人山人海,路边西瓜摊前络绎不绝。立秋之后,温燥期间,还能像夏天一样贪凉吗?秋季应该怎样健康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学认为,肾为阴中之阴。秋季天气转凉,如何正确养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沈存认为,秋季是养肾的大好时节,可以从饮食、起居精神和运动3个方面进行调养。在饮食方面,历来有立秋“贴秋膘”的说法,通常从立秋开始就进食温补类食物,如牛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