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盟中央委员会主席费孝通接续其早年对城—镇—乡结构关系的思考和“乡土重建”的理想,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对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城乡和东西部区域协同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先后提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等不同的乡镇发展类型,以及长三角、港珠澳、京津冀、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西部经济协作区等多种区域发展战略,其中还包含了他对中西部城市发展类型的思考。
他曾说,“我一生的目标,唯一的目标,就是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他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蜚声中外的“大先生”。他为我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他就是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费孝通。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完美的人也有属于自己的一份遗憾或者不如意,普通人是这样,名家亦然。在民国就有这样一位名家,他事业宏伟,名声大噪,只是偏偏在这男女之情上,早早就尝过了爱情的苦头,明白了爱而不得的痛苦。
作为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极其重视教育。然而,面对当时风雨飘摇的旧中国社会现状,接受先进思想的他毅然弃医从文,于1930年转入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师从著名社会学家吴文藻,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