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湿、闷热的梅雨季,一些人会出现明显的骨关节酸痛,严重者还伴有纳差、口苦、小便不利等症状。专家提醒,这可能是湿邪在“作怪”。如何自我识别湿邪入体?如何正确应对?来看看专家的建议→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科病房内,65岁的杨先生正在接受艾灸治疗。
芒种时节,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增加,一些人出现心慌胸闷、疲倦乏力等不适感。医生提醒,这一时期养生保健需注意祛湿。湿邪入体可能会伤“心”中医认为,此时外界湿邪侵袭人体,可能对心脏造成较大影响,出现心律失常、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
身边的朋友说她这是湿气重的表现,只有把湿气排除了,整个人才会轻快起来。接诊的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肖智通过望闻问切,发现王女士除了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容易疲劳外,还伴有纳差食少、四肢乏力、白带增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症状;
最近,天气时雨时晴,许多人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早上起来疲惫没精神,抬胳膊抬腿都觉得没劲?美食一桌,但就是没胃口?大便不成形,还特别粘马桶?舌头粘粘的,舌苔白厚腻,用牙刷也刷不干净?对,这些都是湿的问题。在潮湿的天气里,如何正确祛湿,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讲一讲。什么是“湿气”?
湿气很多人以为长湿疹才叫体内有湿气,其实,湿疹只是体内有湿气的一种外在表现。有湿气的人,不一定都会长湿疹,也可能通过其他形式表现出来。下面教你五大招,及早判断身体是否有湿气。01看胃口五脏中的脾具有“土”的特性,对应六气之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