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来了一场官司近日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案件据报道,江苏的张某和李某同为微信群群友,群内约130人。某日,李某在群聊时提到张某,称“这个人从骨子里就坏”等,且每句话后都配上了相应表情符号,如咧嘴笑、捂嘴笑等。
近日,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案件。原告张某认为被告李某在群聊中使用的表情符号以及戏谑性语言对其名誉权造成了侵犯。然而,法院审理查明,张某和李某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或者经济往来,同时考虑到李某使用的表情符号和群聊内容,法院认为其并不能被认定为对张某名誉权的侵犯。
一方面表情包带来便捷交流等优点,另一方面其本身带有娱乐性,能帮助人们减轻压力,排遣负面情绪。小潘表示,在其他网站或与朋友的对话中自己看到好玩的表情包会收藏下来,过段时间还会更新自己的“表情包库”。对于小潘这样的人来说,表情包是情感的传递,而对于另外一些人,表情包是真实想法的隐藏。“当不知道回复什么的时候,甩过去一个表情包就好了。”
导读近日,微信推出可以动的表情包,受到广大网友热议。大学生群体在聊天时,是否经常使用表情包?在什么时候使用表情包?最喜欢与谁聊天时用表情包?超九成大学生喜欢使用表情包 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围绕大学生表情包使用情况话题,对全国18927 名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
微信,是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社交工具,微信让工作效率更快,让亲情更紧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微信聊天的时候,总喜欢加上一些语气词例如:“嗯嗯、呀、~、哈、好滴”.....或者每句话的末尾或者聊天冷场时,发一些“哈哈哈哈”和表情包来表现自己的友善。
“哈哈哈好的”“嗯嗯知道啦”“好滴好滴”微信聊天的时候,总喜欢加上一些叠词和语气词,甚至发完还要补充一个可爱的表情包,这是你的真实写照吗?近日,“微信文字讨好症”登上热搜,引发一些网友共鸣,但也遭到了全网吐槽。细说“微信文字讨好症”的不同症状,看看你是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