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镇西的第83本书《教育的100种可能》经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这位被称作“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教师”的知名教育者说,“教育的100种可能,是源于孩子的100种可能。”9月22日,李镇西在《教育的100种可能》新书发布会上。
2021年3月10日,b站系列纪录片《小小少年》开播,跟踪拍摄“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孩子,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无独有偶,3月6日,城事智库《城事会客厅》栏目邀请两位家长,也探讨了关于教育的种种可能性。
来源:【中国教育报】本文起笔之时,适逢2024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初在网上“发布”,讨论一片热火朝天的时候。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语文作文试题共3道。猛然觉得这不仅仅是给高考学子的试卷,也是给当今学校和教师们的试卷。
100个关于教育的小思考送给家长们让我们一起从孩子们的眼睛里在孩子们的笑容里体会教育的真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亲爱的家长们,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一些教育方式可能会无意中毁掉孩子的未来?今天我就来告诉你们,绝对不能碰的三种教育方式!”1. 过度干预,剥夺自主权!“我们常常出于爱,想要为孩子安排一切,从学习到玩耍,甚至连交朋友都要干预。
交汇点讯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满足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提升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被称为“数字原住民”,各种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喜欢新鲜、丰富、碎片化的信息,更愿意通过互联网、电子产品等渠道学习和社交;他们思维活跃、更新快速,在知识结构、接受能力等多方面已是今非昔比。
读《教育,在之间》(《优教育》编,上海教育出版社),我想按照“在之间”的含义去评说:它似一个开满鲜花的窗台,在窗台内外之间,我们寻找教育的真谛;它似一面澄明之镜,在镜内与镜外之间,我们回到教育人的一个本真世界;它又似一本教育人生哲学,在书里与书外之间,通过阐释,我们回到自己的精神
教育就是“陪他一起长不大”,教育就是“给他时间胡思乱想”,教育就是”我会讲道理也会给你留余地”,教育就是“你犯了错我不说破”,教育就是…100句教育“漫话”,短小精悍,却耐人寻味,一起读读看。100个关于教育的小思考。
这几天给学生上网课,越发的在思考这个问题。部分学生经常不写作业,督促好几遍也不写。估计是想反正老师看不到我,看你能怎么样?很多老师对于这样的孩子也只能选择放弃,我虽然反复多次督促也没有用。是不是放弃也是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