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鲁木齐1月13日电 题:从黄沙漫天到蓝天常在作者 阿力木江·托合提买买提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镇,是我的家乡。去年6月,我结束在上海的工作生活回到家乡,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来源:内蒙古日报人退休了,心还扑在治沙事业上。这几天,61岁的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原所长闫德仁正忙着为“黄河沿岸流动沙丘综合固沙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验收做准备。治沙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他想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一说起煤,人们的印象就是黑、脏、乱、差,确实,10多年前的大同市天空永远是灰蒙蒙的,一刮风空气中满是煤粉,到了夏天也有绿树和鲜花,但那是一种仿佛被煤灰“爱抚”过的绿和红,物没有了本色,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心灰意冷。
用起茧的手,把一层层的日子剥成诗行。因此,谈柳含烟的诗,写永君这个人,起心动念也有岁余。接下来的1989年,他发表了《柏·童年》:“我出生那天,父亲在院中栽了一棵小柏树,算作对一个落生婴儿的纪念。于是,世界上出现了两个童年,一个在窗里,一个在窗外”…
《梦驼铃 》这首我们听了几十年的歌曲,您们知道在他的背后竟然藏着一段屈辱的家国恨吗?清朝巅峰时期,我国国土面积1316万平方公里,版图的形状酷似一片美丽的秋海棠叶子,然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开始,清政府便开始了割地赔款的屈辱史,我国先后失去了西藏的拉达克地区,黑龙江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中南海西花厅的院子里,有一棵美丽的海棠花树,这是周总理的最爱。台湾艺人小轩写的一首歌曲《梦驼铃》,真实的道出了这一段历史的沧桑和悲痛,歌词里写到,“黄沙挥不去印在历史的血痕,黄沙挥不去苍白海棠血泪!”,这首歌当时风靡整个大陆,几乎人人会唱,那动人心扉的歌词,那撼人心魄的曲调,听起来令人荡气回肠,让人心痛不已。
你好,我是如歌岁月za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大量的港台歌曲涌入国内,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歌曲风靡祖国大江南北。记得少年时第一次听歌曲《梦驼铃》,不曾理解歌曲背后的含义,只觉得歌曲委婉动听,感情宣泄到位,仿佛是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