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人眼中,中国文化是什么样的呢?近日,杨浦区图书馆全民阅读品牌“Young书房”下设子项目“欧洲之窗”推出新一期讲座,主题为“他者视角的中国文化”。讲座从文化译介、留学生故事等真实事例出发,带领读者跳出自身,重新理解中国文化。
原标题:法国教授的水墨缘:中国毛笔是我最好的朋友 | 老外讲故事·中华文化圈粉记⑰魏明德(法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日前,在上海杨浦区的一处居民楼里,复旦大学法国籍的教授魏明德正在专注创作。他双脚赤裸站在画纸上,左手举着一支巨大的毛笔,右手用颜料给毛笔蘸取颜色。
不知不觉间,中国文化,正以一种有趣、新奇、充满活力的方式,走向世界,影响着全球亿万人的生活,从餐桌上的味蕾狂欢,到科技领域的创新浪潮,再到文化领域的交流碰撞,中国文化输出,正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刷新着世界对中国的认知。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肖翊|北京摄影报道“中国文化在俄罗斯越来越流行,特别是现在。”叶询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叶询之是俄罗斯人,在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学院读研究生。在学校,有很多和他一样被中国文化和机会深深吸引的留学生。
宋莉乐(美国)华东师范大学留学生在游人如织的外滩、南京路步行街,她身着色彩靓丽、款式考究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宛如穿越时空而来,秀出“最炫民族风”。引来围观和赞叹之余,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散发着自信魅力的美丽姑娘竟是一位美国女孩。
新华社石家庄6月14日电(记者杜一方、王美祺)从6月5日至6月12日,来自美国艾奥瓦城高中的11年级学生布罗迪完成了他的第一次中国之行。其间,18岁的布罗迪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之前仅从世界历史课和媒体上有些了解,中国幅员辽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其中一站是河北。
央广网绍兴4月25日消息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的鲁迅故里,建于鲁迅诞生和成长的故土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慕名而来。4月24日,记者走进鲁迅故里,一名国际友人现场念对联,晒古文功底,大赞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