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医家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541年),自谓“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其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但后来身患疾病,经常需要请医生,于是,他便立志从医,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后来行医七十余年,被人们尊称为“药王”。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名医都如繁星般闪耀,但有一位却是药王中的药王,他就是孙思邈。听说他小时候在村里卖药,方子上写着“吃了不死,至少活个百年”,这也让不少村民心里一紧,纷纷来买药,生怕错过了长命百岁的机会。
类风湿性关节炎,在中医的定义中,属于“痹症”范畴,常见的诱发原因有很多,现代医学认为它主要是由免疫失调引起,但从中医角度来看,风寒湿邪的侵袭、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以及血瘀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一疾病的发生。
古代十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叶天士、葛洪、孙思邈、薛生白、宋慈、李时珍。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