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青年时期一位好友所形容的,杨振宁是一位显得最正常不过的天才。数理人文、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命运选择,杨振宁都显示出一种得心应手的平衡感。而他在物理学上的创造性,使他又成为国际上深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追求学术独立的目标杨振宁原本报考的是化学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这张照片摄于1949年的美国。只见画面中的女生,穿着一身红色大衣,长相气质都透露出大家闺秀的优雅端庄。她正是抗日名将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这一年,也是她人生最为戏剧化的一年。
【编者按】杨振宁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他因为在宇称不守恒原理的发现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因此与李政道共同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年仅35岁。他的工作不仅极大地推进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还深刻影响了现代物理学的多个领域。
说起中国教育,总有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即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的这两个感慨,也是我们心里一直以来的疑惑。
原因并非什么文化认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那都是表象或借口,真实的原因是阶级——阶级这个词如今不大讲了,其本质是人们之间基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阶层差异,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经济,而人的的一切行为归根到底都是由经济行为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