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具有现代“民族国家”形式的中华民国之建立,特别是“五族共和”政治原则的公然宣布和毅然实行,又使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开始成为平等的“国民”,实现了法律上平等的联合,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人,一下子摆脱了受民族歧视和压迫的地位,心态也趋于平衡。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族人民空前团结,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演绎出全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壮阔历史场景,中华民族觉醒得到集体呈现并引发质的飞跃,开启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塑造历程。
近年来,中文互联网上不断出现一些否定汉族历史传承的言论。例如说,汉族的族群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汉人的称呼也是近代才开始的。这是极其荒谬的言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否定中国主体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就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这是“中华民族”一词在近代历史上的最早应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馆馆员陈来教授在“北大红楼读书会”上,通过讲述“中华民族”一词的发展与变迁,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的政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