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期,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频频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给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贴“产能过剩”标签,鼓噪“中国输出过剩产能威胁他国产业发展,冲击世界经济”。事实真的如此吗?
所长此前在视频号里提到高盛的一份分析引发了咱们大A的一轮崩盘,高盛在这份分析中对国内的光伏、锂电池、新能源车、功率半导体、空调、钢铁、工程机械七大行业逐一进行了点评,最终的结论就是,除空调、钢铁和工程机械稍好,但也仅是稍好而已,其余所有行业都严重产能过剩。
来源:环球时报 在全球加快绿色产业发展和相应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不仅在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为代表的新型产业领域实现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显著提升,还日益成为相关产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更加重要的组成部分。
新华社北京8月29日电题:行保护主义之实必伤及自身——三评“中国产能过剩论”新华社记者闫洁 欧阳为 康逸 美西方一些国家以“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为托词和借口,对中国出口商品采取加征关税、加大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力度等保护主义措施。
国家发改委:出口多不等于产能过剩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举行新闻发布会。有外国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根据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当季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3.6%,这是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低于2023年最后3个月的水平。
产能过剩往往与价格低迷、企业亏损、减员分流同时出现,是经济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上世纪末以来,我国在1995-2001和2011-2016年两度出现产能过剩,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其中部分产业的风险处置化解延宕数年。
#5月财经新势力#在近几年全球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产能过剩”一词便常常出现在经济报道中。而很多经济学者也声称,中国已出现全方面的产能过剩,急需实施有效补救措施。最近集微网上一篇《16家封测厂商业绩汇总,产能过剩导致行业重回“微利时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缴翼飞 实习生 潘晓霞、林润 北京报道全国两会刚刚闭幕,最新公开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等2024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张鑫系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研究员,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最近,一些西方国家频频指责中国“产能过剩”,尤其在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对其他国家企业和工人的利益构成了严峻挑战。
今天重点讨论一下产能过剩问题,我们试图从两个维度刻划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时间节点截至2015年底。第一个维度衡量不同产业的毛利率与长期历史均值的背离程度,第二个维度衡量总资产回报率与长期历史均值背离的程度。我们用这两个维度刻划产能过剩程度。
过去一段时间,美欧一些国家密集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并试图将其与“加征关税”“脱钩断链”等进行深度绑定。对此,我们需要澄清谬误、辨明曲直。一方面,提出“产能过剩论”,是偷换概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持续为世界提供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