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在圈子里,我是打游戏最厉害的那个人,我觉得自己能打职业电竞……”你身边是不是有持这种观点的青少年朋友? 在成都一家电竞教育机构里,一年能招收100多位学员,其中90%都是此类“斗志昂扬”的青少年。他们中,多多少少存在厌学、沉迷游戏等问题。
前不久,牛津大学对5000名儿童进行心理学研究后发现,每天适度游戏的孩子比不玩游戏的孩子更合群。他们往往不会多动,比较少有感情问题,且更乐于助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国外研究机构给出电子游戏除娱乐之外的功用了。
前两天乒乓球世界冠军邓亚萍上了热搜。起因是她14岁的儿子酷爱打王者荣耀,且排名和成绩还都不错(拿了北京市孙尚香第一名),于是就想成为一名职业的电竞选手。这事儿让我联想到去年一个新闻:12岁的孩子为了当职业电竞选手,留给家里一封信之后选择了离家出走、追求“梦想”。
好多家长看见孩子打游戏就怒发冲冠,恨不得游戏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家长们望子成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逼着孩子拼命地学习,孩子们之间的竞争非常大,未成年人抑郁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家长们可以把游戏当成一种奖励机制,把控孩子玩游戏的时间,教孩子正确对待游戏。